《成语哥说神话|第009说:鱼跃龙门》 鱼跃龙门,其实也是古代著名的神话故事。比喻通过努力或机遇实现身份跃升,尤指科举中第或事业成功。语出早期地方志代表作,汉代辛氏的《三秦记》:“河津一名龙门,禹凿山开门,阔一里馀,黄河自中流下,而岸不通车马。每逢春之际,有黄鲤鱼逆流而上,得过者便化为龙。”如此一来,鱼跃龙门就迎来了他的三层含义。第一,就是‌神话原型上自然现象的神秘化,形成了一种‌生物蜕变传说和‌地理象征。第二,成为一种‌社会隐喻,在科举文化中,象征阶层跃迁,也用来指事业的突破。第三,作为‌精神哲学,既有精神上的激励,也是民俗中常用的吉祥寓意。 作为古代地域代称,龙门的位置,就在今天陕西韩城与山西河津交界处。以前龙门的这个位置,两山对峙,伊水中流,如天然门阙,故曰伊阙。相连的两山,也被称为伊阙山。至于为什么改称龙门,说法也不尽相同。一种说法与隋炀帝有关,话说隋炀帝都洛阳时,皇宫大门正对伊阙。因古代帝王以真龙天子自居,因此伊阙得名“龙门”。另一种说法,则与大禹和应龙有关,也就是和应龙辟壤的传说有关。 话说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伊水的流量自然也就增大了。结果洪水就被伊阙山阻挡,一时竟然无法应对。应龙现身之际,龙角一抵,伊阙山就被一分为二成为东西两山;龙身一甩,形成“十里龙槽”;龙足一蹬,有了壶口瀑布。应龙,也成了黄河龙王。这一大片区域,就被称为龙门。作为大禹治水的重要工程之一,故也称之为“禹门”。作为司马故里,龙门也成为了文化象征。 鱼跃龙门的主角,正是有生殖洄游习性的孟津黄河大鲤鱼。李白在《赠崔侍郎》诗中就写到:“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据说鱼跃龙门之际,往往就伴随着应龙盘旋上空。如果跳过了龙门,就会阶层跨越,变化成龙。如果没有跳过龙门,不成龙还是下油锅,那就全靠运气了。 有专家经过所谓的研究,得出了一个结论:鲤鱼之所要跳龙门,并不是因为有远大的“腾跃成龙”的理想,而仅仅是为了繁衍后代。这种解读,除了让我有点低级趣味的感觉,也彰显了格局的渺小。我就想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繁衍后代不只是一种本能,更是一种责任,自然也是一种乐趣。这种集体奋斗的现象,不仅壮观,更会赋能。从看似普通的行为中,总结和提炼精神的力量,这也是种族延续的动力和密码。这不仅是个体的努力,更是群体持续追求幸福的结果。 在这里,我只想说一句:生物进化,是优胜劣汰,还是修炼进阶?#成语 #神话 #成语哥
00:00 / 12: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3: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49
00:00 / 00: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0: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0
00:00 / 01: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1
00:00 / 00: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1: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7
00:00 / 04: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3
00:00 / 04: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07
00:00 / 02: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05
00:00 / 00: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