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58
00:00 / 01: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5
00:00 / 01: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71
兰考历史名人录之张伯行 张伯行(1651年-1725年),字孝先,号恕斋,晚号敬庵,河南仪封(今河南兰考)人,清朝康熙年间著名的清官。他一生立功、立德、立言,始终践行“事冗不知筋力倦,官清赢得梦魂安”的人生格言,清正自守,惩恶扬善,政绩卓著,被康熙帝赞誉为“天下清官第一”。 张伯行熟读经史,深知“官无大小,在得民心”、“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道理,做官以来,恪尽职守,造福百姓,两袖清风,浑身上下洋溢着一股浩然正气。张伯行曾说:“为人要诚实,存心要谨慎,学术要醇正,品行要端正,操守要清廉,任事要勤敏。此居官之急务也。”其言行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清官的传统美德和优秀思想。正所谓无欲则刚,这正是他几遭弹劾,终屹立不倒的原因之一,也是时至今日,他的高风亮节仍令人感动和钦敬的根本之所在。 治理黄河水患,是张伯行走向仕途的起点。康熙三十八年六月,天降大雨,冲毁了张伯行家乡仪封城北的河堤。此时,因父丧而在家守孝的张伯行自行招募民众,用麻袋装土的办法进行填堵,最终塞住被洪水冲破的堤坝缺口,疏解了险情。时任河道总督的张鹏翮巡视之后,见张伯行治河有方,大为欣赏,奏请其以原衔参与治河事务。受命之后,他不辞劳苦,实地勘察,写出“治河十议”。因他尽心河务,勤敏办事,为人诚实,卓然有守,又被推荐去山东济宁道治理水患。到任后,他清理财库弊政,革除陈规陋习,每年为河库节省数万金不当开支,保证了治河工程的财政支持。他还始终坚持在治河的一线工地,亲自督理工程,终使水患消弭,重现沃土肥田。 民以食为天,官以民为本,这是中国传统的政治原则。张伯行为官,始终把百姓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他到济宁上任时,当地正发生大饥荒,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面对严峻灾情,他首先从家乡仪封运来粮米,并让人缝制棉衣,免费分发,以解灾民燃眉之急;然后一边申报朝廷,一边发放仓谷两万余石救济灾民。山东布政使斥责他独断专行,欲上疏弹劾,张伯行说:皇上下旨赈灾,不能说是独断专行。皇上十分重视百姓疾苦,应该以仓谷为重还是应该以人命为重?布政使司理屈,弹劾之事作罢。 清代的官场,上下级之间馈送成风,行贿受贿、贪污腐败现象十分严重。张伯行对这类“潜规则”深恶痛绝,表示:“我为官,誓不取民一钱,安能办此!”。#兰考 #兰考文旅 #名人 #历史名人 #张伯行
00:00 / 00: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9
00:00 / 03: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1: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6
00:00 / 04: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5
00:00 / 01: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00:00 / 00: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
00:00 / 01: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