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粉丝扶持计划 #大禹 #大禹治水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文化自信 禹迹昭昭:治水安民的华夏圣王 洪荒时代,黄河流域洪水滔天,“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百姓流离失所,困于泽国。在这场绵延数十年的生存危机中,大禹挺身而出,以十三年光阴劈山导河,以公而忘私的胸襟安定天下,最终奠基夏朝,成为镌刻在华夏文明基因中的圣王典范。他的足迹跨越山川,他的精神穿越千年,至今仍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大禹的治水之路,始于一场失败的传承。其父鲧奉尧舜之命治水,固执采用“堵截”之法,筑堤挡水却屡堵屡溃,九年辛劳终成泡影,最终获罪身死。临危受命的大禹,没有沉溺于丧父之痛,更没有沿袭旧法的桎梏,而是带着沉痛的反思踏上了勘察之路。他“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檋”,走遍天下九州,登泰山观天象,涉江河探水势,将山川地形、水流走向一一铭刻于心。历经数月勘察,大禹终于打破思维定式,提出“疏导为主,堵疏结合”的全新策略——与其被动挡水,不如主动为洪水开辟出路,让百川归海,方能从根本上平息水患。 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苦战,更是一场对意志与信念的极致考验。大禹率领民众,劈开山峦以通河道,疏浚沟渠以分水流,哪里有洪水肆虐,哪里就有他奔波的身影。传说中,他曾劈开龙门山,让黄河水得以奔腾东逝;他曾治理济水、漯水,让齐鲁之地重现沃野;他曾跋涉江淮,疏导沅湘,让南方泽国变身鱼米之乡。治水十三年间,他居无定所,食不果腹,甚至“三过家门而不入”:第一次路过家门,听闻婴儿啼哭,他强忍思念转身离去,只因前方河道亟待疏通;第二次路过,幼子已能扶门呼唤,他却只挥手示意,奔赴治水前线;第三次路过,孩子已长成少年,能牵衣随行,他仍咬牙辞别,只因洪水未平,万民未安。这份舍小家为大家的赤诚,这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担当,让大禹的身影在洪荒之中愈发高大,也让各部落民众心甘情愿追随其后,凝聚成治水安民的磅礴力量。 治水的成功,不仅终结了洪荒之患,更重塑了华夏的疆域与秩序。大禹在治水过程中,根据山川地形将天下划分为九州——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这是华夏民族最早的地域划分,奠定了后世疆域认同的基础。他为九州制定贡赋制度,根据各地物产差异确定贡纳品类,既保障了部落联盟的物资供给,更强化了各部落的归属感与凝聚力。洪水消退后,大禹带领民众开垦农田、种植五谷,教百姓筑室而居、驯养牲畜,让流离失所的人们
00:00 / 06: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0: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2: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3: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1: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6: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2: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6: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3: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6: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0: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8: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4
00:00 / 00: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