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阅3月前
金陵十二钗·史湘云:是真名士自风流 今天我们来聊聊《红楼梦》里金陵十二钗排在第五位的最明媚爽朗的一抹亮色——史湘云。 她出身“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的侯门,是侯门千金,却在襁褓中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然而,命运的不公并未压垮她,反而铸就了她独特的魅力。 她是大观园的“开心果”,湘云心直口快,开朗豪爽。她爱说爱笑,敢穿着男装大说大笑,敢在大雪天围着腥膻的烤鹿肉大快朵颐,毫无闺阁扭捏之态。那份“是真名士自风流”的气度,在脂粉堆里独树一帜。 另外,别看她大大咧咧,诗才却极其敏捷!芦雪庵联诗,她一人独战黛玉、宝钗、宝琴三大才女,佳句层出,才情喷涌,那份才思与豪情,令人叹服。 她像一轮无遮无拦的明月,心地纯净,待人真挚。对姐妹掏心掏肺,甚至常被黛玉打趣也不以为意。她的“憨”,是未经雕琢的赤子之心。 然而,明媚底色下却藏着悲凉: 在第五回她的判词中“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这句判词,既是赞美其豁达,也暗示了她对自身悲剧的懵懂与无力。她看似洒脱,实则命运早被家族安排(如金麒麟的象征)。 *在乐中悲的判曲中早已点明。她短暂的快乐,如同“云散高唐,水涸湘江”的预言,终究难逃家族倾覆、丈夫早逝的薄命结局。那醉卧芍药裀的娇憨少女,终将面对“寒塘渡鹤影”的孤寂凄清。 史湘云,是《红楼梦》悲剧交响曲中一段最明快、最响亮的音符。她用豪爽的笑声对抗命运的阴霾,用不羁的才情照亮了大观园。她是“霁月光风”的化身,却终究被时代的巨浪吞没。她的存在,让整部作品的悲剧性更具层次,也让我们在叹息之余,永远记住那份“是真名士 自风流”的灿烂与鲜活。#读书 #红楼梦 #好书分享
00:00 / 02: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
00:00 / 03: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
00:00 / 02: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
00:00 / 04: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10: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1: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5
星阅3月前
贾探春:大观园里的“带刺玫瑰”与未竟的改革家 今天我们来聊聊《红楼梦》中一位极具现代魅力的人物——金陵十二钗之排在第四位的贾探春。她是贾府三小姐,人称“三姑娘”,曹雪芹赞她“才自精明志自高”,更赐予她“玫瑰花”的称号,美丽而带刺,精准无比。 探春最耀眼的光芒,在于她“超越时代的清醒与魄力”。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语境下,她才华横溢,诗书俱佳,更难得的是拥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务实的管理才能”。当凤姐病倒、李纨、宝钗协理大观园时,探春才是真正的“主心骨”。她大胆推行“承包责任制”,开源节流,试图为这腐朽的豪门注入一丝活力。这不仅是简单的理家,更像一场“微型改革”,体现了她对经济规律的朴素认知和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她的“刺”,正是对陈规陋习、铺张浪费的尖锐批判与果敢挑战。 然而,探春的悲剧底色在于她的“身份困境——贾府庶出。这“原罪”像无形的枷锁,时刻刺痛着她敏感自尊的心。她说:“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 这声呐喊,道尽了她对性别与出身局限的深切不甘,也闪耀着她不甘雌伏的雄心壮志。她的“志高”与精明,在家族倾颓的大势和身份的桎梏下,终究成了“生于末世运偏消”的无奈。 她自尊自强,处事公正,在大观园中赢得了普遍的敬畏。抄检大观园时,她敢于掌掴刁奴王善保家的,维护自己和丫鬟的尊严,那份凛然正气令人拍案叫绝。她与生母赵姨娘的关系更是复杂而深刻,既有血缘的牵绊,更有对生母愚昧庸俗的极度厌恶与疏离,这痛苦撕裂恰恰反映了她在等级森严的家族中寻求独立人格的挣扎。 最终,探春像一只断线的风筝,远嫁海疆。这结局,是家族政治联姻的牺牲,也隐喻着她与腐朽旧世界的彻底割裂。“清明涕送江边望”,她的远行,带走的是大观园里最有可能带来变革的新生力量,留下的是无尽的遗憾和对一个未能施展抱负的灵魂的深深叹息。 探春,这朵带刺的玫瑰,以其精明的才干、不屈的傲骨、清醒的头脑和深重的无奈,成为了《红楼梦》中一个极具现代启示意义的悲剧形象。她的故事,是对女性才智被压抑、抱负难伸展的时代悲歌,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位穿越时空、熠熠生辉的“准”独立女性。#读书 #红楼梦 #正能量
00:00 / 03: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1: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