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2: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2: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作为语文老师,常常会听到家长对小古文教学的顾虑——“孩子能懂吗?会不会太晦涩?”但从这学期的教学实践和家长反馈来看,小古文带给孩子的成长,远比我们预想的更鲜活、更深刻。 一位三年级家长的分享特别有代表性:孩子不仅字词积累肉眼可见地扎实了,遇到“乃”“尔”这类文言常用字,会主动拆解意思;读带文言色彩的课文时,断句、语感也比以前顺畅不少,不再像最初那样磕磕绊绊。更让人惊喜的是小古文里的“道理力量”,比如学完《亡羊补牢》,孩子犯错后会主动说“要赶紧改正,不然就晚啦”——比起家长反复说教,经典故事里的道理,孩子更容易听进去、记在心。 还有个意外收获是孩子表达欲的提升。不少家长发现,孩子写作文时会悄悄用上“秋高气爽”“爱不释手”这类从古文里积累的词语,得到老师“用词有文采”的夸奖后,更爱主动翻小古文读本,甚至会模仿古人的样子摇头朗读,那份认真又可爱的劲头,正是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的最好证明。 其实小古文从不是“高深的负担”,而是滋养孩子语感、认知的“慢养分”。它用简短的文字藏着汉字的温度、故事的智慧,只要用对方法,就能让孩子在经典里慢慢成长,收获看得见的进步。#小学语文 #三年级 #小古文100篇 #陪娃学习 #日积月累
00:00 / 00: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1: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