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24
00:00 / 00: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2
00:00 / 01: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
00:00 / 01: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8
00:00 / 06: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8
00:00 / 03: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3
#月光下的凤尾竹葫芦丝 #哏德全葫芦丝 施光南(1940年8月22日-1990年5月2日)祖籍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源东乡叶村,出生于重庆市南岸区。1964年毕业于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施光南是新中国成立后的新一代作曲家、音乐家,施光南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唯一获得“人民音乐家”光荣称号的艺术家。代表作有《打起手鼓唱起歌》《在希望的田野上》。1978年调入北京中央乐团创作组,创作了《伤逝》等歌剧及多首时代歌曲。1990年5月2日因突发脑溢血去世,享年49岁。2018年获“改革先锋”称号。 哏德全(1958年5月—2008年9月16日),男,初中学历,1976年1月参加工作,级工艺师,中乐学会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他是中国著名的葫芦丝演奏家、作曲家、音乐家、传承人。在世界葫芦丝巴乌及整个音乐界享有盛誉,被誉为“葫芦丝之父”。他规范了葫芦丝制作,扩展了音域,培养了众多学生,推动了葫芦丝艺术的普及和发展。代表作品有《傣风神韵》《多情的巴乌》。他先后赴美国、瑞士、日本、韩国和中国等国家访问、演出和讲学。2008年9月16日晚上十点半左右,哏德全老师因脑溢血突发,在昆明肿瘤医院不幸离开了我们。 #今日文案馆 月光是蘸了水的笔,先在凤尾竹的叶尖洇开一片银。葫芦丝的音便顺着竹节爬上来——不疾不徐,像风掀动半卷的傣锦,又似溪涧漫过鹅卵石,幽而亮,淡而醇。听久了,眼前便浮起整座竹林的呼吸:深绿的潮涌里,傣家楼阁立成散落的星子,飞檐沾着露,木窗染着光,随旋律轻轻摇晃,恍若浮在月波上。没有喧嚣,只有竹影与乐声的私语。这一管葫芦丝,原是把澜沧江的晚风、竹楼前的篝火余温、月光在竹节里酿了千年的清露,都揉碎了,吹成一句:“慢些,再慢些。”余音散时,唇齿间仍留着竹露的凉,和那片永远悬在头顶的、被旋律浸得透亮的月光。 #公园随拍 #原创摄影制作
00:00 / 04: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00:00 / 01: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