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5
00:00 / 02: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
00:00 / 00: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19
00:00 / 00: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0: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7
00:00 / 01: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00: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诗词录:《离思五首·其四》(唐·元稹)赏析 元稹的决绝爱恋 公元809年的长安城,春寒料峭中飘着细雨。30岁的元稹独坐书房,案头摊着亡妻韦丛的旧衣。这个出身河南洛阳的诗人,曾因妻子变卖首饰为他谋官,如今锦衣玉食却永失所爱。 他握着笔的手悬在纸上许久,突然落下第一笔:“曾经沧海难为水”。这8个字背后,藏着元稹最决绝的认知革命。他想起三年前,在洛阳任监察御史时,韦丛为他缝补官袍的侧影。那时他总抱怨江河之水浑浊,却不知见过沧海的人,早已把其他水域视作浅滩。此刻他终于明白,真爱的阈值一旦被重置,往后所有相遇,都成了褪色的模板。 当“除却巫山不是云”跃然纸上,书房的烛火突然晃动起来。元稹想起新婚夜,韦从头戴巫山云纹的嫁冠。而今这神话中的云雨,竟成了衡量真爱的标尺。他并非在歌颂情欲,而是将肉体之爱升华为精神图腾。就像宋玉笔下神女化云的传说,真正的爱情,本就是不可复制的神迹。 “取次花丛懒回顾”的创作现场更显残酷。据友人记载,那日元稹称病推辞宴饮,满堂歌姬献舞时,他始终盯着酒杯中晃动的倒影。旁人笑他拘谨,却不知他的视觉神经早已重构。见过朝阳的人,怎会对烛火多看一眼?这种认知的永久改变,远比道德克制更接近爱情本质。 最精妙的当属绝句“半缘修道半缘君”。当时长安盛行禅宗,元稹却将出世与入世拧成一股绳。他白天在佛寺抄经,夜晚对着亡妻画像写诗。看似矛盾的行为里藏着真相:最深刻的爱情,终将成为我们理解世界的棱镜。就像他此刻在纸上勾勒的,不是悼亡的悲歌,而是人类情感的终极坐标。 这首仅20字的五绝完成了三重超越:他跳出了传统悼亡诗的哀婉框架,用绝对否定的语法重构了爱情逻辑,最终让生与死的界限在诗意中消融。千年后,当现代人谈论灵魂伴侣时,依然在重复元稹的发现:真正的爱情不是选择,而是认知宇宙的永久位移。 #离思五首其四 #元稹 #诗词 #古诗词赏析 #古诗词
00:00 / 02: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每日背诵一首诗词 #古诗词的魅力 #国学文化 #国风古韵 #古诗词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开篇千古绝句,把深情写到极致,被誉为千古第一情诗,全诗原文: 离思五首·其四 唐 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以深沉的意象表达对逝去爱情的追忆与忠贞。 此诗为元稹悼念亡妻韦丛所作。韦丛出身名门却甘守清贫,与元稹相濡以沫七年后病逝。诗中“沧海”“巫山”既是对至深情感的隐喻,也暗含对人生际遇的感慨。 沧海之水:化用《孟子》“观于海者难为水”,喻指经历过宏阔深挚的爱情后,世俗之情再难触动心扉。 巫山之云:典出宋玉《高唐赋》中巫山神女的朝云暮雨,象征唯一不可替代的美好,暗含“除她之外,世间繁华皆成虚影”的决绝。 诗句通过“曾经”与“除却”的否定性表达,构筑了情感的双重壁垒:既是对过往深情的回望,也是对未来的自我放逐。后文“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更强化了这种献祭式的孤独坚守。 此联已成为汉语中表达“唯一性”与“不可超越性”的经典范式,后世常用于形容艺术境界(如金庸《天龙八部》写王语嫣“从此醉”)、人生际遇(如王国维“过尽千帆皆不是”)等超越性体验。 这两句诗的价值不仅在于爱情的悼亡,更在于它以极致化的语言,揭示了人类情感中“遇见即永恒”的悖论——最深切的拥有,往往以永恒的失去为代价。
00:00 / 02: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