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0: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
雪中松9月前
【老方桥老街】余姚的老方桥,如今归于阳明街道的老方桥社区。有一年,有人发现余姚与奉化都有一个“方桥镇”,因此,余姚的方桥因年代更为久远而被改名为“老方桥”。一个称谓用得久了,也就用出了感情。而且,用习惯后,“老方桥”似乎比“方桥”更有故事。因此,老方桥即便如今作为一个社区,再无“乡镇重名”之虞。旧时的老方桥是座拱形石桥,但现存的已经改造,没了原来的味道。东街和西街是隔长泠江相望的两条老街,长泠江自东北向西南穿过老街,中间由这座老方桥串联起来。东街因为它是通往余姚老城的必经之路,犹如一条连接城乡的动脉。八十年代的老方桥老街,店铺林立,繁华非凡。交易络绎不绝,商贩的吆喝与顾客的议价交织成曲,一派热闹景象。街上糕饼茶食香气四溢,南北百货应有尽有,鲜活咸货诱人垂涎,豆制品鲜嫩无比。铁匠铺内炉火旺盛,铁匠师傅们挥舞铁锤,打造精美铁器;剃头店中,剃头师傅手法熟练,为顾客塑造清爽发型,鲜肉铺案板上,新鲜猪肉色泽鲜亮。尽管这条街并不宽敞,甚至可以说是狭窄,但其独特的魅力却吸引着无数行人。街两旁,古老的木结构楼房错落有致,它们静默地伫立着,见证了岁月的流转。灰白的墙壁上,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微光,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每当杉木排门打开或关闭时,那“嘎吱嘎吱”的声音便回荡在街头巷尾,如同历史的回声,引人深思。每一条弄堂都承载着居民们的日常生活故事和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成为老房桥不可或缺的记忆。东、西街的老宅如今都还有老人居住。耄耋之年的老人将青春岁月,留在那无数次经过的小路;将寸寸闲情,落在那路边随处可见的小板凳;将饭菜香气,洒在古巷的每个清晨夜晚………有时候,我走过一个地方,不为旅行的意义,不为风景的美好,只是想要在纵横交错的老街古巷中走过,感受那光影下人们最初的生活模样。一条老街,阅尽众生无数。老方桥古街的故事有很多,无非都是一些往事,也许很土气、很平庸。但是,老方桥人勤勤恳恳、缝缝补补、妥妥帖帖地生长这里。漫长的岁月里他们依靠着、糅合着、温暖着,熬过了岁月也传承了质朴。#老房桥老街#浙江农村#记录生活#农村景色随拍#古迹遗址
00:00 / 03: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47
00:00 / 00: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47
雪中松7月前
【三七市老街】三七市镇位于余姚东部,是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古镇。“三七市”中的“市”指的是集市。据光绪《慈溪县志》记载:三七市,县西二十五里,月逢三五七十市。它的名称也是由此而来。三七市镇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里都隶属慈溪县。从1954年开始,三七市镇正式划属余姚。历史上的三七市镇曾经非常喧嚣,声名在外。三七市镇是“姚东五镇”之一。旧时每逢集市,老街一带就成为了欢乐的海洋。老街由直街、中街、后街以及半街组成,它们沿河而建,闹中取静。老街的中心位置中,中街和后街是繁华的核心。街道两旁店铺紧密相连,店里的商品种类繁多,琳琅满目,大多采用前店后工场的模式,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时光流转,如今的三七市老街早已没有了往昔的人气。那些曾经辉煌的店铺如今很多只剩下斑驳的招牌,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三七市镇至今都保留了大量的明清建筑。街中的张氏老宅等,是典型的民国时期民居建筑。高高的马头墙,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醒目。雕花的门窗,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昔日工匠们的精湛技艺。阳光透过雕花的窗棂,洒下斑驳的光影,仿佛将人带回了那个充满韵味的民国时代。尽管那些旧店铺已不复当年热闹,但这些古老的建筑却像是一部部无言的史书,静静诉说着往昔的故事。漫步在三七市镇的街巷中,触摸着那青砖黛瓦,仿佛能感受到岁月的温度。三七市镇一年四季农产品不断,素有“中华杨梅之乡”和“中国年糕之乡”的称号。古镇、老街、老宅......还有那难忘的记忆中的味道。“三七市”这个名字,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早已经成为了一种心底的情怀。而关于它的未来,我们还有太多的期待。#三七市老街#浙江农村#记录生活#农村景色随拍#古迹遗址
00:00 / 02: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6
00:00 / 01: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