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若没有为梦想拼尽全力的勇气,那又怎能配得上生命中那些闪耀的高光时刻?屠呦呦和袁隆平便是用一生诠释了奋斗与梦想力量的杰出典范。 屠呦呦出身浙江宁波,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25岁投身中医研究院,自此踏上了为医学事业奉献的征程。39岁时她开始研制抗疟药,经过多年不懈努力,43岁取得双氢青蒿素这一重大成果。47岁发表首篇青蒿素研究论文,为疟疾治疗领域带来了新的曙光。此后,她不断进取,从成为硕士生导师到升任研究员,再到双氢青蒿素获国家新药证书。她曾说“一个科技工作者,是不该满足于现状的,要对党、对人民不断有新的奉献”。正是这样的信念支撑着她,在81岁获临床医学奖,85岁斩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87岁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89岁荣获共和国勋章,95岁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她用执着和坚韧,书写了一部波澜壮阔的科研传奇,为全球疟疾防治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袁隆平生于北京,籍贯江西省德安县,毕业于西南大学农学院。31岁发现天然杂交水稻并展开研究,34岁在稻田发现水稻雄性不育株,36岁发表论文《水稻雄性不孕性》,为杂交水稻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43岁首次育成三系杂交水稻,解决了无数人的温饱问题。他被评为全国劳模,65岁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71岁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76岁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89岁获共和国勋章。他怀揣着“把饭碗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上”的梦想,在田间地头辛勤耕耘,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91岁时这位伟大的人物与世长辞。 他们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他们不畏艰难险阻,不惧失败挫折,用汗水和智慧浇灌出了成功的花朵。他们的故事激励着我们,无论出身如何,无论起点多低,只要心怀梦想,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就一定能在人生的舞台上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难道我们不应该以他们为榜样,勇敢地追逐自己的梦想,为国家和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吗? #屠呦呦 #袁隆平 #励志人物 #奋斗人生 #励志名人堂
00:00 / 00: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6
00:00 / 03: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7
00:00 / 01: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5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人物简介:男,1930年出生,江西德安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世界著名杂交水稻专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核心事迹:1964 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在稻田中发现天然杂交稻株,突破“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无杂种优势”的传统理论。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培育出首个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使水稻亩产从300公斤提高到500公斤以上。2004 年超级稻亩产突破800公斤,2014 年实现亩产1000公斤目标,2020 年双季稻亩产达1530.76公斤。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带领团队在全球 40 多个国家推广种植面积超800万公顷,累计增产稻谷 8.5 亿吨,解决数亿人的粮食问题。90岁高龄仍坚 持下田调研,直至 2021 年逝世前还在关注第三代杂交水稻研究。 精神品质:为国为民的担当精神、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永不止步的创新追求。 申论写作应用:袁隆平毕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提出“三系法”“两系法”杂交水稻理论,成功培育出高产杂交水稻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超过9亿亩,增产稻谷逾8000亿公斤,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90岁高龄仍坚持下田科研,梦想“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其精神特质是矢志不渝的创新精神与济世为民的家国情怀,他用一生的耕耘,解决了数亿人的温饱问题,为全球粮食安全与农业科学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面试应用:适用于“粮食安全”“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等话题。可举例:“袁隆平院士‘把论文写在稻田里'的坚守,告诉我们公务员在农业现代化工作中,既要像他那样紧盯‘卡脖子'技术,也要深入田间地头,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群众增收的实际效益。 #申论 #面试 #国考 #省考 #上岸
00:00 / 00: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1: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8
00:00 / 02: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
00:00 / 01: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4
00:00 / 00: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