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7
00:00 / 00: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20
00:00 / 01: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77
任火土4月前
时间银行是一种基于时间交换的社区互助系统,以下是关于时间银行的详细介绍: 一、概念与起源 概念:时间银行是一种特殊的储蓄制度,其中储存的是居民的时间而非货币资产。参与者通过为其他人提供服务来赚取“时间货币”(或称为“时间币”),这些时间货币随后可以用于兑换其他服务。 起源:时间银行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埃德加·卡恩在1980年提出,旨在倡导社区成员积极利用闲散时间帮助有需要的人,并把付出的时间以虚拟货币化的形式存储起来,当自己需要他人的帮助时,可以从中支取已存储时间。 二、运作机制 平台记录:时间银行的运作通常依赖于一个中心化的平台或组织,该平台负责记录每个成员的服务时间、时间货币的积累和兑换情况。 服务交换:在时间银行系统中,服务的供给方和需求方在时间银行平台中发布相应信息,时间银行管理者则提供相应撮合服务。需求方根据服务时长将其时间银行账户内同等价值的时间币支付给服务供给方,未来服务供给方也可以通过支付时间币获得相应的服务。 三、实践案例与效果 上海案例:上海全市统筹的“养老时间银行”覆盖范围广泛,注册志愿者超30万人,服务老人逾50万人次。其特色机制包括“时间通存通兑”(积分全市通用,郊区志愿者可为市区老人服务)和“时间保险”(为志愿者购买意外险,保障服务安全)。数据显示,2023年累计存储服务时长120万小时,兑换率约65%。 南京案例:南京采用“政府+物业”融合模式,万科、银城等物业公司培训员工成为“时间管家”,协调社区服务。积分可用于兑换物业费或优先获得社区活动名额,成效显著。 积极成效:时间银行模式缓解了养老压力,增强了社区凝聚力,并创新了社会治理方式。例如,上海浦东新区通过时间银行补充了15%的居家养老服务缺口,低龄老人(60-70岁)占比超60%,激活了“老老互助”资源。 四、现存挑战 可持续性难题:存在供需失衡(热门服务供不应求,简单服务兑换率低)和资金依赖(70%项目依赖财政补贴,企业赞助不足)的问题。 技术与管理瓶颈:平台分散导致跨区域兑换难,数据孤岛现象严重,区块链试点间互操作性差,信息无法共享。 法律与伦理风险:服务纠纷责任界定模糊,积分继承可能引发家庭矛盾。时间银行的主要服务项目涵盖多个方面,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服务项目: 2. 情感慰藉:包括陪伴聊天及其他情感慰藉相关项目,为老年人提供心理支持和情感陪伴。 3.
00:00 / 05: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