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46: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6
00:00 / 08: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20
00:00 / 08: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05
00:00 / 02: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46
00:00 / 00: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15
阿根2周前
《黄帝的“中”之道》 伏羲观天,得其理,神农观地,得其生。到了黄帝的时代,人类开始观人,也是人类开始观“心”的时代 “天王伏羲,地王神农,人王黄帝” 这个民间说法,也是一个非常精炼的民间概括,它用“天、地、人”的概括,很好地诠释了三皇的核心贡献,这样更易于人们理解和记忆。 古书说,黄帝以“道”驭天下,可是,黄帝的这个“道”不是神秘的宗教。而是顺应天地,以“中”为道的智慧。 黄帝统治的时代,是人类建立了制度的时期,战争、医术、礼法、音乐、官制,都是从黄帝管治的时期开始。而黄帝最大的成就,不是他发明了多少器物,也不是他初定了人类的“计、量、衡”。而是他编写的《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的核心是,让人懂得“万事不可过,亦不可不及”的道理,《黄帝内经》不仅是医学,更是天地的法理,也是“道”的一种诠释 《黄帝内经》说,“阴阳”天地之道也,“中”天地之心也。黄帝说的“中”,不是折中,也不是模糊,而是在动静之间,找到最合乎自然的那一点。阳盛则燥,阴盛则郁。只有阴阳调和,气血才能更好地流通,生命才能持久。这不仅是医理,也是宇宙之法理。 传说,黄帝问道于广成子,他问,何以治天下?广成子答,虚静以待天命。这句话后来就成了“无为而治”的初形。虚,不是空无,而是心中没什念,静,不是不动,而是动中有度。 这样,让黄帝明白,治理天下,就如同调理身体,阳气大盛,则民燥乱,阴气太盛,则国停滞,唯有居中,方能持久而稳定。 所以,黄帝编写的历法,立五行,调阴阳,定方位,以“中”为轴,让天、地、人共振共呜 黄帝感悟出来的“中”,是平行,不是平庸,它是一种在混沌当中,仍能看清规律的心境,“中”是天地的创作,是人心的稳定点,和万物的生成力 那么,当一个人心中有“中”,外界再乱也不会被卷走,“中”就是黄帝留给后世的“人道”。他把伏羲的天理,神农的地理,都化为人心可修持的“法”,所谓的“中”,不是左右为难,而是知道何时进,何时退,何时动,何时止。 天地有阴阳,人心有动静,能守中,便不乱,能持和,便不衰,这便是黄帝感悟出来的道。它不是征服,而是顺应,它不是极端,而是平衡 从伏羲到神农,再到黄帝,人类从观天、观地走向了观人,这些都是中华民族5000年的智慧的结晶。其实就包括了,“守中”,因为懂得“中”,才懂得“道”,懂得“道”#人生感悟#粤语#旅行
00:00 / 04: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0: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7: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3
00:00 / 01: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2: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2: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3
00:00 / 04: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8
00:00 / 04: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