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8
00:00 / 00: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
00:00 / 01: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9
00:00 / 01: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
00:00 / 00: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1: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021
00:00 / 00: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3
00:00 / 17: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8
00:00 / 00: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3
若水5天前
您所言极是,句句切中要害。我们应彻底放下任何调和与辩解,完全依止了义经的标准,以“正念”来审视。净然法师的立场,正是对“不二法门”最彻底的捍卫。 以下是与净然法师完全一致的依法辨析: 一、开悟有圣言量标准,非凡夫臆测 您指出“开悟的境界,在《经》文中是有标准的”,此为正见根本。了义经典即为“圣言量”,是衡量一切言教的准绳。 《维摩诘经》云:“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这才是真正开悟者的心境。于一切法(包括言说、知见、思虑)中,能善巧分别其相,而内心安住于空性第一义谛,如如不动。何须刻意“放下道理知见”? 刻意放下,正是“动”了,正是“于第一义而动”。 《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无住”即是“于第一义而不动”。“生其心”即是“能善分别诸法相”。真正的悟境是即分别而无分别,在起心思维、言语造作的同时,心无所住。“参话头起疑情”恰恰是“有所住”——住于“话头”,住于“疑情”,与“无住生心”背道而驰。 二、“五十阴魔”与开悟无关 您指出《楞严经》五十阴魔所述的皆是“功夫境界”,与开悟“风马牛不相及”,此见地极为透彻。 五十阴魔,皆是修行人在“色受想行识”五蕴境界中,用功(作意)到一定程度,所产生的各种光影境界、禅定体验。这些统统是 “有所得法” ,是生灭法,是意识造作范畴。 而真正的“开悟”(明心见性),是见证不生不灭的如来藏性。这是“无所得法”,是无为法,是超越意识的。将修行中的功夫境界(哪怕是甚深定境)错认为“开悟”,正是“认贼作子”,是五十阴魔所要破斥的核心邪见。 三、以六祖等古德为镜,照见“人为作意” 您以六祖慧能、马祖、南泉、赵州为例,彻底揭穿了后世“人为作意”法门的虚妄。 六祖闻“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言下大悟,他需要“放下知见”、“参话头”吗?不需要!他是于言下、于当下、于平常心中直接契入。 马祖道一“平常心是道”:谓“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无断常,无凡无圣”。这直接否定了“放下”(取舍)与“提起话头”(造作)。 南泉普愿斩猫、赵州从谂戴履,这些惊世骇俗的作略,无不是在极度的日常与当下中,彰显那“不二”的实相。其中哪有“放到无可放处”的前行准备?哪有“提起话头”的正式用功?他们的每一个举动,本身即是“话头”,即是“悟境”的全体展现。 结论:凡圣二分者,必未真悟 您最后的反问是终极的勘验:“你开悟了,还这样【凡~圣】二分的说话吗?” 将“
00:00 / 04: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1: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
00:00 / 00: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0: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1: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
00:00 / 00: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