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51
00:00 / 01: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0: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800
00:00 / 00: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8
00:00 / 00: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7
00:00 / 04: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13: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26
#缺爱的人该怎么治愈 #创作者中心 #创作灵感 心理学称它为“内在小孩”。 我的朋友Andy心里住着的,是典型的讨好小孩。 他是一个非常绅士的男生,在朋友圈子里出了名的好人缘。 但有时候,他为了帮助别人,常常越过了自己的界限——而且他明知道这样做不好,但就是忍不住。 比如读书的时候,室友让带饭,他明明自己不吃,也绕路去饭堂帮室友打; 工作的时候,部门内的诸如开发票之类杂七杂八的事,基本都是他做的; 在他准备结婚,存钱买房的时候,竟然还借钱给别的哥们“解决生意上的燃眉之急”...... 他不懂怎么拒绝,而且他会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得到心灵中的巨大满足感。 这是他心里的“讨好小孩”,在偷偷控制着他。 在Andy的婴儿时期,父母对他的爱是有条件的——只有他“乖乖安静不哭不闹”或者是“帮爸妈分忧”的时候,他爸妈才会抱他、爱他,相反,就会冷对待甚至语言暴力。 一次、两次、无数次,Andy就像小象一样,挣脱不开讨好的锁链,把讨好小孩深深地埋在心里。 从“帮室友打饭”的小事,渐渐演变成“借掉买房的钱”的大事,其实根源都是Andy从来没正视过自己的内在小孩,更别说好好地安抚、拥抱过ta了。 你的内在小孩 一直等着一个好好的拥抱 《你在天堂里遇见的五个人》有一句话说 “所有的父母都会伤害孩子。谁都没有办法。孩子就像一只洁净的玻璃杯,拿过它的人会在上面留下手印。有些父母把杯子弄脏,有些父母把杯子弄裂,还有少数父母将孩子的童年摧毁成不可收拾的碎片。” 这意味着,童年创伤,或多或少都不可避免。 就像Andy的父母,他们也爱Andy,也给予了Andy无微不至的照顾,但他们太忙了,他们没时间照顾一个闹腾的熊孩子,他们“需要”一个听话的、乖的小孩,所以在行为上,表达成了一种伤害。 《小王子》说:每一个大人都曾经是个孩子,只是我们忘记了。 这句话表面是指我们丢失了童真,而在更深层次上,是指我们常常忘记了自己内心小孩的创伤,而以为是性格或能力的缺失。 例如: 有些人独处能力很强,但性格比较孤僻,容易自己胡思乱想、往极端的方向思考,这其实是孤独小孩; 有些人自我保护意识很强,不容易相信别人,多疑且敏感,本能地怀疑一切,这应该是戒备小孩; 有些人工作狂,物质欲很强,但往往不容易满足,自我自负而忽略他人感受,这是贫穷小孩#原生家庭 #缺爱
00:00 / 06: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