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ril1周前
因为朋友“已读不回”,我内耗了一整天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给朋友发了一条信息,却迟迟等不到回复。然后就开始在脑子里上演各种小剧场——“他是不是生我气了?”“我是不是说错话了?”越想越焦虑,甚至影响到一整天的心情。 如果你也经常这样,那么今天的内容就是为你准备的。我们一起来聊聊,为什么我们总是容易被别人的一言一行牵动情绪,以及如何在这个充满各种情感信号的世界里,保护好自己内心的平静。 我们先来听两个真实的故事。 小晴有个特别要好的朋友,她们总有聊不完的话题。但有一次,小晴兴致勃勃地发了消息,却石沉大海。更让她难过的是,她看到朋友在别处更新了动态。那一刻,小晴的心沉到了谷底——“她是不是不在乎我了?” 好在后来朋友解释了原因——当时在忙,后来就忘记了回复。小晴的心情这才雨过天晴。但这个故事是不是很熟悉?我们常常因为别人的一个举动,就让自己的情绪坐上了过山车。 其实,容易受他人影响,恰恰说明你是一个敏感且富有同理心的人。这是一种温柔的天赋——你能敏锐地感知他人的情绪,拥有强大的共情能力,能更好地体会生活中的美好细节。 小满在看一个战地报道时,看到一个小男孩对记者说“你长得好像我爸爸”,而男孩的爸爸已经不在人世。小满在屏幕前泣不成声,朋友还以为她发生了什么大事。 这就是典型的“共感人”——感受力超强,极易对他人的遭遇感同身受。但过度的共情,会成为巨大的自我消耗。 那么,该怎么办呢?心理学给我们指了一条明路——要学会“间歇性冷漠”。 当你发现自己开始对朋友的倾诉感到烦躁,或者突然不想理会家人的闲聊时,别急着责备自己。这可能是你的内心在发出求救信号——该把关心的对象转回到自己身上了! 我们要学会把敏感的天赋用在自己身上,去感知自己的每一个细微变化,让自己成为情绪的主人,而不是把情绪的遥控器交到别人手中。 记住,偶尔的冷漠不是罪过,而是必要的自我保护。如果你也觉得今天的内容对你有帮助,欢迎点赞、收藏,也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感受——你是否也是一个容易被别人影响情绪的“共感人”呢?我们下期再见!#情绪内耗 #精神心理 #心理学科普 #共情 #高敏感人群
00:00 / 02: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有小伙伴问我:总是内耗,靠自己好像很难走出来,我该怎么解决呢? 这个问题我是有发言权的,因为我也经常内耗自己——老板的批评让我翻来覆去睡不着,朋友偶尔的拒绝让我难过很久,就算是路人一个不友好的眼神也能让我心里不舒服。我一直在想,这是我的问题么?为什么我总是因为这些小事耿耿于怀,难以平复? 于是我看了第一本治愈类的书《被讨厌的勇气》,这是日本作家用对话的方式来写的阿德勒的思想,大体意思就是我们要看淡一切,不怕被讨厌,要勇往直前。开始看的时候觉得说得真好呀,抚慰人心,看完以后啥都不记得了,该内耗还是内耗,该难受还是难受,于是我放弃这种心灵鸡汤类的书——就是刚看的时候感觉精神上很爽,合上书就什么都不记得了,这种讲心流的书籍真的不合适心智并没有那么成熟的我们。 可以说大部分的内耗都来自人际关系和财务问题,所以我开始读第一本心理学类书籍,《沟通的艺术》这真是一本好书啊,里面有一些常见小问题,几句话就说明白了,为什么她会这么做,为什么你会这么想,下次遇见这种事情该怎么做,我后悔没有早几年去看这层书,解决了我好多年的心结。 进阶我就读了《深度关系》,它是《沟通的艺术》的进阶版,主要处理更亲近的人之间的关系问题,包括朋友,爱人,合作伙伴,亲人。起点不高,没有那么多专业词汇,很好读懂。 第三本就是《影响力》,这本被巨多人推荐的好书,我今年才真正沉下心来看,原来它讲了那么多社会原理,原来被喜欢,被认同,被人骗都是有迹可循,我们看这本书不单能学到掌控别人的方式,更是能预防自己被卷入圈套,学会保护自己。 最后这本就是我最近一直在看的《纳瓦尔宝典》,在处理完人际关系问题后,我们最需要做的就是让自己有事干,不要反复在内耗当中,那么努力让自己财富自由就是最应该追逐的,这本书讲了积累财富的方式以及幸福的密码,让我茅塞顿开,我以为我服了一味鸡汤,实际上是打开了我对财经类书籍兴趣大门的钥匙,它虽然不那么系统,依旧是我心里顶好的那一本。 所以~小伙伴们跟我一起读起来吧,相信你一定会有所收获,或者你有什么解决内耗的好方法,可以跟我分享一下~。#好书分享 #纳瓦尔宝典 #拒绝内耗 #解决内耗的方法 #影响力
00:00 / 02: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617
00:00 / 00: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2: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1: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1: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