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路上偶遇“桐叶封弟”🚴🏻🍁》 “桐叶封弟”又称“剪叶”,出自《吕氏春秋》。周公旦为周朝的开国功臣,他是周成王的叔叔,周成王即位时,年龄非常小,所以由周公代理朝政,周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干,为周王朝制定了一整套典章制度,把周朝治理得井井有条。西周初年,周武王姬发驾崩后,唐国发生叛乱。太子姬诵年幼,在周公姬旦的扶助下做了国君,史称周成王。有一天,姬诵和弟弟叔虞一起在宫中玩耍。姬诵随手捡起了一片落在地上的桐叶,把它剪成玉圭形,送给了叔虞,并且对他说:"这个玉圭是我送给你的,我要封你到唐国去做诸侯。“史官们听后,把这个事件告诉了周公。周公见到姬诵,问道:"你要分封叔虞吗?"姬诵说:"怎么会呢?那是我跟弟弟说着玩的。"周公却认真地说:"天子无戏言啊!" 后来,姬诵只得选择吉日,把叔虞正式封为唐国的诸侯,史称唐叔虞。不过,叔虞长大后,励精图治,以自己的智慧才能,带领百姓兴修水利,改良农田,大力发展农业,使唐国百姓逐渐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成为唐人爱戴的封建郡主。唐叔虞死后,他的儿子燮继位。因为境内有晋水,便改国号为“晋”。山西简称晋,也由此而来。同时为了祭奠唐叔虞,还在晋水源头、悬瓮山下修建了一座祠堂来祀奉他,这就是“晋祠”。“天子无戏言"也因此流传开来。“桐叶封弟“告诉我们:当权者应言而有信、谨言慎行等。 #热爱世间万物 #骑行路上的历史小故事 #大自然的美无处不在 #世间美好与你环环相扣 #做一个简单快乐追风景的人
00:00 / 00: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
#历史故事 #原创视频 #历史人物 #中华上下五千年周武王灭商建周后,在位仅两年便病逝,其子姬诵继位,是为周成王。当时成王年幼,尚不能亲政,武王的弟弟周公旦(即周公)便主动承担起辅政的重任,代理国事。 周公辅政期间,面临着内外双重挑战。内部,管叔、蔡叔等宗室诸侯对周公心怀猜忌,散布流言说他想篡夺王位;外部,商朝残余势力趁机勾结管、蔡发动叛乱(史称“三监之乱”),周王朝的统治岌岌可危。 面对危局,周公首先稳定内部人心,向召公奭等重臣表明自己辅政的诚意,强调“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坚定了大臣们共保周室的决心。随后,他亲自率军东征,历经三年苦战,平定了三监之乱,诛杀管叔,流放蔡叔,击败了商朝残余势力,将周朝的统治范围扩展到东部沿海地区,巩固了新生的政权。 在治理国家方面,周公推行了一系列重要举措: - 制礼作乐:制定了一整套礼仪制度和行为规范,明确君臣、父子、长幼的等级秩序,以维护社会稳定,这套制度被后世称为“周礼”,对中国古代社会影响深远。 - 分封诸侯:将王室子弟、功臣和古代帝王后裔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让他们镇守疆土、拱卫王室,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 重视教化:提倡“明德慎罚”,主张统治者要以德治国,慎用刑罚,同时注重对百姓的教化,培养民众的道德观念。 周公辅政七年,兢兢业业,鞠躬尽瘁。他“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生怕怠慢了贤才,错失了治国良机。当周成王长大成人后,周公毫无保留地将政权交还给他,自己则退回臣子之位,忠心辅佐。 周公辅政不仅稳固了周王朝的统治,奠定了周朝八百年基业,更以其忠诚无私、勤政爱民的形象成为后世臣子的典范,他的思想和举措对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00:00 / 02: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19: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6: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5
00:00 / 01: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5: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4
00:00 / 00: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3: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
00:00 / 01: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1: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