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3: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85
《加油吧少年》 当所有人都在关注高考,祝福高考生“金榜题名”时,当所有人都在关注中考,对初三学子说“中考加油”时!却忘记了有一支队伍还在潜心复习,那就是六年级小考的学生。 他们没有人祝福,却硬扛着与初三生类似的作息表,早起暮归,披星戴月,他们上午十一点五十分放学,下午六点十分下课,有些晚上还要上晚自习。试问,十一二岁的年纪,却如中学生一样的学习强度。 从2019年到2025年,他们经历了十二个学期,两百四十个星期,两千多节课,他们向上向善向阳,从6周岁走进一个陌生的校园,从幼稚慢慢成长到六年后第一次懂得离别,他们从夏天开始入学,又从夏天里毕业,一张小考试卷考散了他们。 从一、二年级的无纸笔考试,到三年级开始的课程渐渐变难。他们有每个学期不断更新的课后托管课,劳动课成了奢侈,他们不可能像我们七零后,八零后,九零后那样,四点半下课,还能约上伙伴一起放牛,浇菜喂鸡。他们只有学习打卡,阅读打卡,背诵打卡,也有刷不完的复习资料。我从事毕业班教学二十多年,最难受的是毕业季,当小考结束那天下午,目送他们离校,他们终究是离开了我,当走进空空的教室,泪眼蒙胧,因为太爱了所以才会舍不得。原来不是学生离不开我们,而是我们太需要他。 记得2022年疫情那会,教室里的学生变阳了,一天请假十来人,再后来教室里只剩零星几人,心里莫名心疼,那天我在家长群里说:没阳的来上课吧,作业不完成老师也不批评了!再后来,这届学生毕业了,因为是4月20日才延迟开学,导致课程上得很赶,许多六年级的学生匆匆就毕业了,心里满是亏欠。 而这些年的学业测试都定在七月初才进行。六年的光阴弹指一挥间,下学期开学,教室又坐满了人,可惜不再是他们了,亲爱的小升初考生,希望你们有足够的勇气和毅力,去面对那些解不开的数学题,背不完的英语单词与古诗,还有起伏不定的坏情绪,也希望你们放弃一切杂念,克服六年来你练就的一身本领,去面前九月份的新学期! 让我们像祝福高考,祝福中考一样,也祝福你们,加油吧少年! #阿高文案#毕业季#致敬每一位毕业班的老师
00:00 / 03: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31
他是中国近代史上罕见的传奇天才,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中华民族这个词的人。他12岁中秀才,17岁中举人,22岁放弃举人身份,干出了清朝200年来最为惊天动地的大事。他一生著书1400多万字,是中国近现代史学奠基人,有人说他的一篇文章就干倒了一个王朝,他还是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之一。然而最令人钦佩至极的还不是这些,而是他将自己的九个孩子接培育成为了国家栋梁,当中连院士就有三个,他最小的儿子更是为国家研制出了东风导弹。他便是被称作300年来最为牛掰的老爸梁启超先生。1873年,梁启超出生在广东新会的一个书香门第,他仿若天纵之才,两三岁开始识字,八岁便能挥毫撰写文章,九岁更是诵读千字文,这般卓逸表现在当时实属罕见,所以被众人誉为神童。17岁时,他顺利终于若顺势而行,摆在他面前的可谓是一条璀璨辉煌的金光大道,日后必定会平步青云。但彼时光绪年间,中国正遭受帝国主义的无情践踏,山河破碎,满目疮痍。面对这形势,梁启超毅然决然地摒弃了昔日的追求,踏上一条充满坎坷曲折的救国救民道路。在一次机缘巧合之下,梁启超在广州城结识了康有为,彼时,康有为于广州城内设立了一所学堂,梁启超原本心里非常不屑,自己已然是举人,而康有为不过是一条成绩稍优的学子罢了,何德何能开设学堂?可出乎意料的是当他亲见康有为本人之后,竟被其独特的个人魅力深深折服。#人物故事#历史人物#故事解说#人物事迹
00:00 / 09: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67
00:00 / 01: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7
00:00 / 00: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2: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73
00:00 / 04: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433
00:00 / 00: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46
00:00 / 02: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