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集|#踏莎行候馆梅残 #欧阳修 #宋词 #国学启蒙 #古风诗词 一、作品基本信息 - 作者: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坛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词清丽自然,善以浅近语言写深挚情感,推动宋词风格转型。 - 体裁:北宋婉约词,“踏莎行”为词牌名,全词双调五十八字,上下阕各五句三仄韵,以“离愁”为核心,是欧阳修婉约词的代表作。 二、原词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三、核心赏析 1. 上阕:征人视角,以景衬愁 - 开篇“候馆梅残,溪桥柳细”,以旅途“候馆”(驿馆)的残梅、溪桥的细柳起笔,既点明初春时节,又以“残”“细”暗合征人的漂泊孤寂,景中藏情。 - “草薰风暖摇征辔”,看似写春风和煦、花草飘香的乐景,实则以乐景衬哀情——温暖春景越浓,越反衬出行人独自“摇征辔”(驱马前行)的孤独。 - 末句“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是千古名句,将抽象的“离愁”比作连绵春水,随行程渐远而愈发浓重,化虚为实,把无形愁绪写得可感可触。 2. 下阕:思妇视角,深化思念 - 视角转为闺中思妇,“寸寸柔肠,盈盈粉泪”,以“寸寸”“盈盈”叠词,精准刻画女子柔肠百结、泪眼婆娑的相思之态,直白却不浅俗。 - “楼高莫近危阑倚”是虚写,既是行人对女子的叮嘱(怕她登高不见自己更伤心),也暗含行人对女子的牵挂,双向思念跃然纸上。 - 结尾“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以“平芜(草原)-春山-行人”的空间层层延伸,将思念推向极致:春山已阻断视线,而行人还在春山之外,余韵悠长,让愁绪绵延不绝。 3. 整体艺术特色 - 双向视角:通过“征人”与“思妇”的视角切换,将旅途之愁与闺阁之思融为一体,拓宽了“离愁”的表达维度。 - 以景结情:全词无华丽辞藻,仅以梅、柳、春水、春山等寻常景物为载体,却让情感随景物延伸,做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00:00 / 00: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
00:00 / 00: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1: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0: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0: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47
00:00 / 01: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
00:00 / 00: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
00:00 / 02: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11: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2: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2: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0: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2: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9: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