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65
00:00 / 07: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什么是通感?看完这个视频的小伙伴都学会了! 通感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手法。 通俗一点来说,所谓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以感觉写感觉”。文学艺术创作和鉴赏中各种感觉器官间的互相沟通。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等各种官能可以沟通,不分界限,它系人们共有的一种生理、心理现象,与人的社会实践的培养也分不开。 在通感中,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如说“光亮”,也说“响亮”,仿佛视觉和听觉相通,如“热闹”和“冷静”,感觉和听觉相通。用现代心理学或语言学的术语来说,这些都是“通感”。 举例来说,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这里用急雨声、私语声、珠落玉盘声、莺语声、幽咽泉声、银瓶破裂声、刀枪相击声、裂帛声来比琵琶声,是以声类声。 又比如朱自清《荷塘月色》里,“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清香乃是嗅觉,歌声乃是听觉,作者将两种感觉互通,即为通感。 再比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还有《阿房宫赋》中的“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都运用了通感的艺术手法。 最简单的例子,“你笑得很甜”,这就是通感。“甜”是用来形容味道的,这里却用形容味觉的词来形容视觉,就是通感。 亲爱的同学,你学会了吗?#一起学习 #知识分享 #知识点总结 #学习使我快乐 #每天跟我涨知识 #高中语文 #修辞手法 #通感
00:00 / 02: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9
00:00 / 03: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8
00:00 / 00: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987
00:00 / 00: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71
00:00 / 01: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2: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
00:00 / 00: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0: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
00:00 / 00: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02
00:00 / 01: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0: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