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青铜爵:中国青铜文明的开篇之作 这件异常珍贵的国宝级文物是国家博物馆展览的唯一的一件夏朝青铜器,被考古界称为中华第一爵,在中华文明的曙光中,这件造型精巧的青铜爵以其独特的设计和深邃的历史意义,成为了我国青铜器的重要代表作。 它不仅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青铜酒器,更是研究中国青铜文明起源和早期礼制发展的重要实物资料。 这件青铜爵于1984年在河南偃师的二里头遗址出土。二里头遗址是夏商周三代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被誉为是“中国青铜文明的摇篮”。这件青铜爵的发现为研究中国早期青铜器的起源和演变提供了重要线索。 在出土时这件青铜爵就保存的较为完整,它的器型规整,纹路清晰。它的发现表明,早在二里头文化时期,中国的青铜铸造技术就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其通高约20厘米,口沿宽约10厘米,腹深约7厘米。它整体呈细长流、圆腹三足的造型,流部微向上翘。爵身一侧有一个把手便于饮酒时握持。 青铜爵的造型体现了二里头文化时期对青铜器形制的探索和创新。它的流部腹部和足部比例协调,既满足了实用性需求,又展现出优雅的艺术美感。 青铜爵的表面以素面为主显得简洁大方,这种简约的设计风格反映了二里头文化时期青铜器装饰艺术的特点。 它不仅仅是实用器物,更具有一定的精神内涵,可能被用于重要的礼仪场合,象征着使用者的身份和地位。 青铜爵是中国目前已知最早的青铜酒器之一,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青铜文明的开端。它为研究青铜器的起源和早期发展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青铜爵与青铜觚青铜尊青铜鼎等器物组成了青铜礼器群,在商周礼制的继承与发展过程中,成为中国古代青铜文明的核心之一。它为研究我国早期礼制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线索。 这件青铜爵的铸造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其体型虽小,但设计精巧,对铸造工艺的要求极高,铸造青铜爵需要掌握铜锡铅等金属的比例配比技术,它的出现表明二里头文化时期的冶金技术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青铜爵 #国家博物馆 #历史文物 #青铜器 #夏朝
00:00 / 03: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71
00:00 / 00: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3
四羊青铜方尊:中国商代晚期的一件青铜礼器,以其精美的造型和高超的铸造工艺而闻名。 四羊青铜方尊于1938年4月在湖南省长沙市以西的宁乡县黄材镇出土。 四羊青铜方尊属于商代晚期,这一时期是中国青铜器制作工艺的巅峰时期。青铜器不仅是宗教祭祀的必备品,也是统治者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四羊青铜方尊是中国现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其每边边长为52.4厘米,高58.3厘米,重量34.5公斤。方尊的四个角上分别是四只羊,四只羊都长着又大又卷曲的角,从羊头往下看,可以在樽的底部轻松地辨认出羊的身子和腿来。尊体四面饰有精美的饕餮纹,整体造型庄重典雅,极具美感和威严。 四羊方尊采用的是两次接铸的方法制作而成,先用青铜铸出四只羊型,再把铸好的四羊放到樽的模具上,最后把两个部分整体浇铸相连,成为一个完整的酒樽。四羊方尊集线雕、浮雕、圆雕于一器,把平面纹饰与立体雕塑融会贯通,把器皿和动物形状结合起来,恰到好处。 再说商代通过“羊”的造型和甲骨文字,把“美”的概念带到了世界,也让羊和“吉祥”寓意相连。四只羊和四条龙托举着一只巨大酒樽,展示着远古商王朝祭祀的至尊地位,史学界认为它是“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 四羊青铜方尊原物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被视为国宝级文物。它不仅是一件艺术品,也是中国古代文明和宗教信仰的重要见证。#宝鸡#青铜器#仿古青铜器厂家#让文物抖起来#湖南
00:00 / 01: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00: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00:00 / 00: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
3000年前青铜器上惊现“中国”二字 它就藏在陕西宝鸡中国青铜器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何尊里! 这件青铜酒器的内底,刻着122字铭文,其中“宅兹中国”四个字,让“中国”一词首次以词组形式出现在历史长河中。而它的发现过程,非常的惊险,差点就被融成废水。 1963年,陕西宝鸡贾村镇的村民陈堆在雨后坍塌的土崖边,挖出一件布满铜锈的怪家伙。这尊青铜器被带回家装粮食,两年后因生活困难,竟被家人以废铜价卖到收购站,差点熔成铜水。幸亏宝鸡博物馆专家佟太放路过,认出这件青铜器,花30买下了这件后来价值连城的国宝,却因锈迹遮掩,当时谁也没发现它藏着惊天秘密。 直到1975年,青铜器专家马承源为筹备文物展,用手摩挲何尊内壁时,意外摸到凹凸的铭文痕迹。经过除锈处理,122字金文重见天日,一句“余其宅兹中国”(我要住在天下的中央),惊呆考古界。更绝的是,铭文里的“中”字像飘扬的旌旗,“国”字如持戈守卫的战士,生动展现了古人“居中治国”的理念。虽然当时的“中国”仅指地理中心,却为后世国名埋下种子。 如今这件高38.8厘米、重14.6公斤的青铜尊,已成为禁止出国展览的顶级国宝,连冬奥会火种台都借鉴了它的造型。 从废品站的30元“破铜”到身价无量的文明密码,何尊用一身铜绿告诉我们:华夏文明的基因,早就在三千年前的铭文里生根发芽。下次去博物馆,记得在它面前多站一会儿——你凝视的不仅是青铜,更是“中国”二字的初生模样。 作为青铜器之乡的我们至今一直沿用古老的失蜡法技艺复制铸造这件举世闻名的青铜器瑰宝。 何以为尊 唯有中国,看“中国”来宝鸡。#宝鸡#青铜器#何尊#好物推荐#文化旅游
00:00 / 00: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5
00:00 / 01: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95
00:00 / 02: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
00:00 / 00: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83
00:00 / 00: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