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一分钟,带你读懂《为吏之道》。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里的《为吏之道》,可以说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官员行为规范’,其中蕴含的思想,今天看依然深刻。” (第一部分:核心纲领) “它的总纲,是这八个字:‘凡为吏之道,必清洁正直,谨慎坚固。’ ‘清洁正直’是品德要求:心要如水之清,身要如尺之直。 ‘谨慎坚固’是行事标准:处理政务要如履薄冰,但坚守原则要岿然不动。” (第二部分:具体行为指南——“五善”) “那么具体怎么做?它细化成了‘五善’,也就是五大优秀标准: 1. 忠信敬上:忠于职守,信守承诺,尊重法度。 2. 清廉毋谤:廉洁自律,不留任何污点让人诟病。 3. 举事审当:行事周密审慎,追求公平妥当。 4. 喜为善行:有仁爱之心,主动去做有益之事。 5. 恭敬多让:待人谦恭有礼,懂得谦逊礼让。 这五点,共同勾勒出一个有操守、有担当、有温度的官员形象。” (第三部分:反面教材——“五失”) “有模范,就有反面教材。《为吏之道》同样明确指出了‘五失’,提醒官员们必须警惕和避免的五大过失: · 夸夸其谈,不务实际(失于浮) · 贪图私利,见利忘义(失于贪) · 目光短浅,是非不分(失于昏) · 骄傲自大,独断专行(失于傲) · 轻视上级,对抗法令(失于逆) 触犯任何一条,都可能导致政事废弛,身败名裂。” (结尾总结) “所以,《为吏之道》的核心,就是强调‘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它告诉我们,权力和责任从来对等。这套两千多年前的行政智慧,不仅是历史的回响,更是穿越时空的镜鉴。” “关注我,一分钟,get一个文物背后的硬核知识。”#秦简#云梦博物馆 #为吏之道
00:00 / 02: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HR 说道1年前
清朝的官吏制度显著特点: 1. 内阁与军机处的权力分配 内阁虽然名义上是最高行政机构,但实际权力掌握在军机处手中。军机处作为内朝官系统的一部分,逐渐替代了内阁的职能,成为实际的决策中心。 2. 满汉复职制 各部、院、寺、监等机构的主要官员实行满汉复职制,即每个职位都有满族和汉族官员共同担任,以平衡不同民族的利益。 3. 官制紊乱,权限不明 清朝官制存在一定的混乱,各部门的权限不够明确,这可能导致行政效率低下1。 4. 幕僚制度盛行 朝臣和地方督抚常常自辟幕僚,以备顾问。这些幕僚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对政策制定和执行产生影响。 5. 书吏势力较大 清朝各部中有一批雇员性质的书吏,专门负责处理文书事务。由于他们熟悉具体事务,有时能在一定程度上左右部中事务。 6. 官员定期调任 为了防止官员与地方势力过于紧密,清朝实行官员定期调任制度,官员至少每三年会被调派到另一个遥远的地区。 7. 官员数量较少 清朝的公务员数量相对较少,文职公务员的总数在18世纪保持在2万至3万之间,远低于同期的英国。 8. 官员俸禄较低 清朝官员的俸禄较低,仅占其总收入的一小部分。此外,回避规则使得官员在外地任职时,容易受到当地权贵的包围。 9. 科举制度 清朝沿袭明朝的传统,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员。然而,随着直接买官现象的增多,科举制度的效率逐渐降低。 10. 中枢机构设置 除了传统的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外,清朝还设立了其他一些重要机构,如外务部、民政部、度支部、学部、陆军部、海军部、法部、农工商部、邮传部等。 以上特点反映了清朝官吏制度的复杂性和独特性,同时也揭示了其在行政效率、民族关系、官员选拔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中可以参考实践。
00:00 / 01: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9
00:00 / 01: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