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0
00:00 / 01: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3
00:00 / 04: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785
睿哥10067月前
龟山遗韵之:石工墙、御码头 南宋时期,淮河一线是抵御金兵南下的重要防线,龟山因其地理位置险要,成为战略要地。赵构南宋开国皇帝赵构于建炎元年(1127年),南渡登临龟山并在御码头舍舟登岸。 御码头临河而建,宽3.55米,总高4.5米,共15级,下五层台阶口呈弧形。码头石料为玄武岩和少量青石,与石工墙连为一体。石工依山而建,墙长200米,使用千斤重的青石和玄武石砌筑而成,规格统一。工匠在修筑石工墙时,要先在堤脚打梅花桩或马牙桩(木桩),每相隔4寸一根,根根都要打实、打好,再砌石工墙。结构为双层独立,外层挡水,里层挡土。石块与石块之间镶嵌有铁铜,铁铜上注明做工时的地点和工匠的名称。石块与石块上下每一层要相内缩两指宽度,再用石灰糯米汁结成一体,石块与石块之间的间隙达到纸张不可以插入的标准。形制坚固,用于抵御风浪冲击。 石工墙的始建时间早于南宋,推测可能源于更早的“魏武城”或淮渎庙修建时期,但赵构南巡时曾利用这一设施,并对其进行加固维护,保障御码头作为军事与祭祀枢纽的功能。其现存基石仍能体现宋代河工技术。石工墙部分地基现被掩埋,地表可见部分仍保留宋代风貌。考古发现表明,该墙对研究南宋河工技术和军事防御体系具有重要价值。#洪泽湖 #龟山古村 #古韵追风
00:00 / 01: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
00:00 / 01: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2
00:00 / 01: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8: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1
00:00 / 00: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淮河 “江淮熟,天下足” “守江必守淮” 淮河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脉,由西向东,流经河南、安徽、江苏三省,干流在江苏扬州三江营入长江,全长约1000公里,流域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 秦岭淮河一线并非完全封闭。一条通道为襄阳-荆州通道或沿汉江南下至长江,另一条通道即江淮平原。 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为了抵御金兵南下,开封城守城将领人为决口黄河,以水代兵,黄河主流由此改道。 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第六次大改道,自今河南兰考决口北上,改道重新由渤海湾入海,黄河夺淮的历史就此结束。但淮河被“夺”的时间长达700多年,留下来许多严峻问题。 黄河北归后,留下的下游河道已经高出两侧地面数米,徐州以上河段高出地面6至8米,徐州以下河段高出地面4至6米,堪称一条土丘带。 1938年,国民党政府炸开黄河,更是让淮河流域形成540万公顷的黄泛区,共造成89.3万人死亡,391万人外逃。 1950年,苏、皖、豫三省代表在治淮方针上存在分歧,发生了“蓄泄之争”:地处上中游的河南、安徽希望洪水能够迅速下泄,减少蓄涝;地处下游的江苏则担心把洪水泄到苏北,不能顺利入海,加深苏北的水患。 决定上游山区修建水库,中游修建蓄水工程,下游扩大水道。 新中国70年来,淮河流域已建成6300余座水库,约40万座塘坝,约8.2万处引提水工程,规模以上机电井约144万眼,水库、塘坝、水闸工程和机井星罗棋布。
00:00 / 00: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
我国的南北分界线在哪里 中国的南北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这条自然地理分界线承载着丰富的气候、农业和文化差异,是理解中国南北差异的关键。以下是详细解析: 🌍 分界线定位 地理坐标:西起甘肃(秦岭段),东至江苏(淮河段),横跨陕西、河南、安徽、江苏四省。 标志性地点:江苏淮安建有国家级“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园”,通过红蓝双色地球雕塑直观展示南北差异。 🌦️ 自然差异对比 特征 秦岭-淮河以北(北方) 秦岭-淮河以南(南方) 气候 暖温带,冬季河湖结冰,年降水量<800mm 亚热带,冬季不结冰,年降水量>800mm 植被 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常绿阔叶林、竹林 河流 水量小、含沙量高,汛期短 水量大、含沙量低,汛期长 土壤 黄土、棕壤 红壤、水稻土 🌾 人文经济差异 农业 北方:旱作农业(小麦/玉米),一年一熟或两熟 南方:水田农业(水稻/油菜),一年两至三熟 谚语印证:“南稻北麦”“南船北马” 饮食 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米食为主 豆腐脑甜咸之争、粽子口味差异均源于此线 建筑 北方:平顶房(防积雪)、火炕 南方:斜顶房(排水)、天井院落 📜 历史意义 南宋与金国:曾以此线为政治边界,加速了南北经济文化分化。 生态警示:北方因水土保持不足,历史上多次出现“南粮北运”现象。 🧩 趣味知识 柑橘种植线:古人云“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实因淮北冬季低温不宜柑橘生存。 现代影响:供暖分界线大致沿此线划分,南方虽冬季寒冷但无集中供暖。 这条看不见的线不仅是地理界线,更是理解中国多元文化的钥匙。想深入了解南北饮食差异或气候成因吗?欢迎继续提问! 🗝️
00:00 / 02: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2: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5: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
00:00 / 00: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