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0
孩子考差后,你的第一句话决定他下次成绩|用“过程肯定法”激发成长潜力 你是不是也经常这样夸孩子? “考了100分,真聪明!”(只夸结果),“比赛赢了,太棒了!”(只看成败) 心理学研究发现:单纯夸结果的孩子,更容易害怕挑战;而被肯定过程的孩子,却越挫越勇! 今天教你用《正面管教》中的“过程肯定法”,让孩子从“为成绩学习”转向“为成长学习” 为什么“夸结果”反而害了孩子? 经典实验对比: A组孩子被夸“你真聪明”(强调天赋) B组孩子被夸“你的探索方法很棒”(强调过程) 结果: B组孩子更愿意挑战高难度任务 A组孩子为维持“聪明”形象,拒绝尝试可能失败的事 关键:孩子会把你的评价内化为自我认知—— 肯定结果 → 孩子认为“价值在于成败” 肯定过程 → 孩子学会“努力本身就有意义” 三步升级夸奖法:把“聪明”换成“策略” 第1步:肯定情绪(无论成败) 场景:孩子考砸后沮丧 普通回应:“下次努力就行!”(忽略情绪) 升级回应:“你很难过是因为很重视这次考试对吗?妈妈看到你的在意了。” 效果:孩子感到被理解,而非被评判 第2步:聚焦过程细节(代替笼统夸奖) 普通夸奖:“字写得真好!” 过程肯定:“你写字时坐姿端正,每一笔都稳稳的,这种专注让进步很明显!” 话术模板:“我注意到你[具体行为],这让你[体现的品质],比如[案例]…” 第3步:关联动机与成长 场景:孩子主动分享玩具 普通夸奖:“真是好孩子!” 动机肯定:“你愿意分享,是因为想让大家一起开心对吧?这种为别人着想的心意特别珍贵!” 效果:让孩子清晰看到“善良→他人快乐→自我价值”的联结 长期效果:被“过程肯定”的孩子有哪些不同? 1、抗挫力更强:把困难视为“需要调整方法”,而非“证明我不行” 2、内在动机充足:学习是为了“好奇”而非“讨好他人” 3、成长型思维:相信“能力通过努力可以提升” 案例:一个总被肯定“解题思路”的孩子,考试失利后说: “我只是还没找到方法,而不是我不行!” 核心心法:肯定是为了让孩子“看见自己” 当我们把评价从“你是什么”(结果标签) 转为“你做了什么”(过程价值) 孩子才会明白:你的存在本身,就值得被爱。 ——这种安全感,才是他们挑战世界的最大底气 你曾因哪句“过程肯定”的话,让孩子眼睛发光?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吧! #正面管教 #过程肯定法
00:00 / 02: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0: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