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1
00:00 / 00: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
#热点高铁上的“躺平”:与AI共行的静谧时光 我坐在复兴号的公务舱里,头靠在柔软的红色靠枕上,眼睛微闭,嘴角不自觉地扬起。这趟从重庆到南宁的旅程,将近五个小时,却让我第一次真正体会到“躺平”这个词的含义——不是逃避,而是彻底放松,是身体与心灵的双重休憩。 车厢内安静得能听见自己的呼吸声。没有飞机起飞时的剧烈震动,也没有高空飞行中的引擎轰鸣。复兴号像一条平稳滑行的巨龙,在轨道上轻盈穿梭,窗外的山峦、田野、城市轮廓缓缓流动,仿佛一幅徐徐展开的水墨画。这种静谧,让人心神安定,思绪也跟着慢了下来。 我轻轻调整座椅,它几乎可以完全放平,形成一张舒适的“床”。脚底垫着毛绒毯子,肩颈有专属支撑,连枕头都按人体工学设计。相比波音747和空客A350的公务舱,虽同属高端配置,但高铁没有颠簸与噪音干扰,空气清新,温度适宜,灯光柔和可调,还有专属小桌板和电源接口,工作娱乐皆宜。唯有餐饮与服务略逊一筹——餐食可口却少些仪式感,乘务节奏高效而不过度打扰。但对长途旅行而言,舒适与效率的平衡,复兴号已做到近乎完美。 此刻,我沉浸在这段难得的宁静中。手中捧着周鸿祎的新书《与AI同行》,字里行间是对大模型时代的深刻洞察。我一边阅读,一边思考,思维在现实与未来之间穿梭。近五小时的旅程,就这样在“躺平”中悄然滑过——不是虚度光阴,而是以最松弛的姿态,迎接思想的沉淀与升华。 翻动书页的声音很轻,像是怕惊扰了列车的温柔节奏。偶尔抬头望向窗外,山河流转,仿佛也在呼应内心的波澜。忽然明白,“躺平”并非躺平,而是一种对生活节奏的重新掌控。在这里,我不用担心延误、安检、登机,也不必忍受高空缺氧的不适。我可以安心阅读,听音乐,或闭目养神,任思绪自由飘荡。这种从容,是现代人久违的奢侈。 抵达南宁后,受到一群“AI同频者”的盛情招待。夜幕初垂,邕江两岸灯火点亮,几杯清酒下肚,话题聚焦“AI+”的无限可能。从智能交通到智慧医疗,言谈间火花四溅。尤其聊到AI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应用时,气氛尤为热烈——有医生分享AI辅助识别的实践,准确率超95%,大幅缩短诊断时间;有技术专家讲述多模态大模型如何融合CT、MRI与病理数据,实现癌症早期预警。 我们举杯相碰,不只是为技术喝彩,更是为“用AI向善”的信念干杯。那一刻,高铁上的“静”与南宁夜里的“动”奇妙呼应——唯有在静中沉淀,才能在动中迸发。
00:00 / 00: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5: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