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12
00:00 / 04: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1: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04: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柠檬11周前
读雷颐这部近代史,看懂王朝崩塌真相 想真正读懂晚清为何从“天朝上国”一步步坠落,一定要读雷颐的《从甲午到辛亥:清王朝的最后时刻》。作为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员,雷颐深耕近代思想史数十年,没有戏说野史,只用扎实史料和犀利洞察,把1894到1911这17年的变局写得透彻又好读,读完满脑子都是“原来如此”的顿悟。 不是败于外敌,是输给出了自己 很多人觉得晚清亡于列强入侵,可这本书戳破了真相:真正的敌人从来不在城外,而在权力中枢的贪婪与短视。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的炮管里藏着的是整个王朝的腐朽,船坚炮利却抵不过派系倾轧、军费被贪;庚子事变时,清廷一边纵容义和团“扶清灭洋”,一边又在战败后转头屠杀“义民”,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只为保住皇权。 雷颐最厉害的是不贴标签,而是拆解细节:慈禧并非纯粹的“顽固派”,她也想改革却始终抱着“宁赠友邦,不与家奴”的心思;袁世凯不是单一的“野心家”,他推行的新政、建立的警察制度,其实比很多守旧派更懂近代化。可这些碎片化的努力,终究抵不过“家天下”的制度死结。 改革越用力,崩溃越加速 书中最让人扼腕的是清末新政的“反向悲剧”。经历甲午战败和庚子国难,清廷终于被迫改革:废科举、练新军、预备立宪,每一项都踩在近代化的点子上。可改革越深入,矛盾越尖锐——废科举断了士绅阶层的上升通道,却没给他们新的出路;练新军打造了近代军队,却成了袁世凯的私人武装;1911年推出的“皇族内阁”,13人里7个皇族,直接让立宪派彻底倒戈。 雷颐在书中写道:“制度的惰性比个人的贪婪更可怕”。清廷的所有改革都有个不可触碰的前提:保住皇族的绝对权力。这种“既要又要”的贪婪,让每一次自救都变成自掘坟墓,最终在武昌起义的枪声中,这座看似坚固的王朝大厦轰然倒塌。 读历史,是为了不重复历史 合上书最震撼的不是历史事件本身,而是那些跨越百年的警示:当改革变成少数人的牟利工具,当权力闭环容不下不同声音,当既得利益者拒绝让步,再强大的王朝也会走向末路。 对喜欢历史的人来说,这不是一本简单的史料汇编,而是一把解剖权力与人性的手术刀。它让我们明白,真正的强大从来不是器物的先进,而是制度的包容与自我革新。 你觉得晚清的悲剧,是改革太晚还是改革不彻底?
00:00 / 02: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0: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