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6: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4: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
00:00 / 06: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3: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
00:00 / 00: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1: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1: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3: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贞观政要 贞观政要》是唐代吴兢所著的经典著作,详细记录了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方面的治国方略,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智慧的重要文献。这本书不仅对历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也为现代领导者和管理者提供了丰富的治国理政智慧。治国理政的智慧宝库《贞观政要》总结了唐太宗时期的成功经验,强调“为政之要,惟在得人”,重视人才的选拔和使用。唐太宗广纳贤才,重用魏徵、房玄龄、杜如晦等贤臣,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书中还倡导以民为本,提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理念,强调关心百姓生活,维护社会安定。这些理念为后世统治者提供了宝贵的治国理政智慧。领导力与管理的典范唐太宗虚心纳谏,鼓励臣子直言进谏,这种开放的胸襟和包容的态度,有助于领导者及时发现和纠正自身的错误。书中还展现了唐太宗与大臣们的君臣对话和治国方略,体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唐太宗以身作则,勤政爱民,注重节俭,反对奢侈浪费,这种以身作则的领导风格,赢得了百姓的拥戴。历史与文化的传承《贞观政要》是现存记载唐太宗朝历史较早的一部史书,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它不仅记录了贞观年间的重要史实,还体现了儒家政治哲学的重要实践。书中所蕴含的天下为公、民惟邦本的思想,为政以德、德法相济的主张,富不忘贫、居安思危的观念等,都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良成分。现代启示与借鉴《贞观政要》对现代领导者和管理者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书中所强调的以民为本、勤政爱民等理念,有助于增强读者的社会责任感和忧患意识。同时,书中关于人才选拔、团队协作、决策科学等方面的智慧,也为现代管理提供了宝贵的借鉴。通过阅读这本书,读者可以学习到如何为人处世、如何面对困难和挑战、如何修身养性等,从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人生境界。总之,《贞观政要》是一部集历史、政治、文化于一体的经典著作,不仅对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具有重要价值,也为现代领导者和管理者提供了丰富的治国理政智慧。它所蕴含的儒家思想和治国理念,对现代社会的发展仍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贞观政要》是 #管理团队
00:00 / 17: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1: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1: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帝王录:周康王姬钊的一生 成康之治:西周盛世 你知道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盛世是如何铸就的吗?西周第三位君主姬钊以守成之君的智慧,将父辈基业推向鼎盛,缔造了持续40余年的“成康之治”。 公元前1036年,姬钊生于镐京王宫,两岁被立为太子。在召公、史官督导下,他系统研习周礼六艺。《清华简·周公之勤武》证其即位时已精通礼乐典章。这种根植于商周礼乐制度的教育,为他日后治国奠定了文化根基。 22岁继位时,成王临终托孤于召公、毕公。《太保玉戈铭文》记载,召公亲率诸侯巡周,以军威慑稳定新君政权。《京师君尊铭文》则描绘了即位大典的盛况:三公执钺立于殿前,诸侯行再拜之礼,青铜编钟奏响《大武》乐章。 25岁平定东夷之乱。《单臣铭文》载,康王召构率军伐东国萧氏,此战俘获万余人,将周朝疆域推至东海之滨。 30岁推行分封制,在河北邢台、江苏丹徒等地分封诸侯。山西翼城大河口墓地出土的彭国铜器,证实分封体系已延伸至晋南。 35岁扩建洛邑王城。洛阳漳河两岸考古发现的大型建筑基址,面积达镐京八成。陶器类型学研究表明,此时成周城已成为控制东方的重要枢纽。 40岁确立朝聘制度。《国语》载其要求“诸侯3岁而一见”。《隆重方鼎铭文》记录了刑侯来朝的隆重场面。 文化繁荣在青铜器铸造上尤为显著。近十年考古发现,该时期有名青铜器数量较武王时期增长3倍。《大盂鼎》291字铭文完整记载了策命礼仪流程。 经济层面,“刑错40余年不用”的记载与西周遗址出土刑罚器具减少七成的考古发现相互印证。 五十年治世,康王将分封制与礼乐制度推向成熟。其统治期间,战争次数较武王时期下降70%,策命金文却增加3倍。2024年宝鸡遗址新发现的祭祀坑显示祭祀规模较武王时期扩大两倍。 这些数据勾勒出一个政治稳定、文化昌明的盛世图景。从两岁立储到50岁崩于镐京,姬钊用25年执政将西周推向鼎盛。《左传》将其列为周初四圣,司马迁记载“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这位守成之君证明:真正的盛世不在于开疆拓土的壮举,而在于制度传承的智慧。 #西周#成康之治#周康王 #姬钊 #人物故事
00:00 / 02: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本系列播出: 【盛世时代 —— 大隋风云】 隋朝的开皇之治,是由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在北周的基础上开创的盛世局面;大业盛世是隋朝的第二个皇帝、隋明帝杨广(隋文帝的谪次子),在位期间出现的治世局面。 开皇之治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深远而重要的,它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开皇之治加强了中央集权,废除了封建制度,推行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这种强大的中央集权为后来的唐朝奠定了基础,也对中国历史上许多王朝的中央集权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 开皇之治在经济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推动了农业生产和商业贸易的发展。开皇之治期间,隋文帝采取了一系列文化政策,鼓励文化教育的发展,推动了佛教的传播。开皇之治时期,隋文帝推行了科举制度,选拔人才担任官职,使政治地位不再完全依赖出身。 《资治通鉴》评价“大业盛世”:“隋氏之盛,极于此矣。”杨广在位期间,开凿大运河,营建并迁都洛阳,再通丝绸之路,使隋朝国力达到鼎盛。 《隋书》记载,大业五年 (公元609年)隋炀帝西巡,自关中赴河西,在张掖山丹焉支山会见高昌王及二十七国使臣,开“万国博览会”,随后“万邦来朝”,直到杨广执政的末年大业十一年年,仍有25国朝贡,隋炀帝亲自赐宴百寮。
00:00 / 12: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00:00 / 01: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