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5】瑞银研报: 2025年11月11日,瑞银发布2026-2027年中国经济展望,源哥深度解读。瑞银基线预测为“**韧性与不确定性中的再平衡**”。预计2026年GDP增速温和放缓至4.5%,主因净出口贡献减弱;2027年或小幅回升至4.6%,受益于房地产企稳、出口正常化与消费信心恢复。 **一、房地产拖累逐步减轻** 楼市调整持续,受城市化放缓、人口变化与高库存(去化周期25-30个月)制约,短期难现反弹。政策虽降房贷利率、松绑限购,但去库存仍慢。预计2026年销售、开工与投资下滑5%-10%;2027年降幅收窄至0%-5%,调整趋近尾声。对GDP拖累将从2025年1.5-2个百分点,降至2026年0.5-1个,2027年进一步减弱。 **二、新经济成核心增长引擎** “新经济”占2024年名义GDP的15%-20%,2020-2024年贡献约1/4实际增长。国家强化科技自主,研发支出占GDP比重将从2.7%稳步提升,目标2030年超3.2%。新经济增速远超整体,预计2030年占比再提3个百分点。基建与制造业投资有望在2026年迎来**适度复苏**,支撑稳增长。 **三、政策温和支持,聚焦结构改革** 2026年政策维持适度宽松,不搞大刺激。广义财政赤字率或扩1个百分点GDP,通过发行1.6-1.8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及4.8万亿专项债,投向基建与战略产业。货币政策或降息20基点、降准25-50基点,保流动性充裕。消费为“十五五”首要任务,目标“显著”提升其占GDP比重,初期措施或偏渐进。“反内卷”理念或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升效率。开放与碳中和持续推进。 **四、外部趋稳,通胀温和** 2026年出口增速或放缓至2.5%,净出口贡献减弱0.7个百分点。中美关系缓和缓解短期压力。CPI同比或升至0.4%,PPI跌幅收窄,通缩压力缓解。人民币兑美元预计2026年底在7.10左右,**保持大致稳定**,或有阶段性波动。 **五、关键风险** 美国贸易与科技政策或带来冲击;AI发展存机遇与泡沫风险;政策落地节奏与力度存不确定性,尤其房地产拐点难精准判断。总体看,2026-2027年经济将从地产投资驱动,转向创新、消费与高质量发展。#房地产 #新质生产力 #消费 #人工智能 #降息
00:00 / 05: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04
00:00 / 04: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0
00:00 / 18: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3
00:00 / 01: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摩根士丹利发布2026中国经济展望:稳步迈向低通胀,增长温和放缓无危机 摩根士丹利发布《2026中国经济展望》报告指出,中国经济将呈现“温和放缓、无危机”态势,2026年实际GDP增速预计为4.8%,2027年小幅回落至4.6%(2025年为5.0%),名义GDP增速将保持温和,2026年为4.1%,2027年回升至4.8%,整体将从通缩逐步向低通胀过渡。 报告显示,通缩缓解将是渐进过程:2026年GDP平减指数仍为-0.7%,2027年转为0.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将维持低位,2026年为0.2%,2027年升至0.7%,核心CPI同步温和回升,反映房地产拖累、薪资增长乏力等因素仍将制约物价 momentum。 政策方面,2026年将保持适度扩张且以供给侧为核心,2027年逐步向公共服务倾斜。财政层面,扩大后的财政赤字率将达GDP的13.0%,重点支持技术本土化和基础设施建设;货币层面预计实施10-20个基点的政策利率下调及25-50个基点的存款准备金率(RRR)下调,辅以定向工具支持经济。 需求结构呈现不均衡特征:制造业和出口保持韧性,净出口对GDP贡献将维持1.3个百分点;居民消费受就业市场疲软影响,2026年增速放缓至4.2%,2027年随劳动力市场企稳回升至4.4%;政府消费持续提速,2026-2027年增速分别达5.3%和5.5%,聚焦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投资增速保持温和,2026-2027年固定资产形成总额增速均为2.4%和2.2%,房地产投资仍面临压力,但AI相关资本开支将部分抵消拖累。 人民币汇率有望稳步走强,预计2026年末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将达7.05,2027年末进一步升至6.95,背后支撑源于外部需求韧性及资本流入改善。 报告同时给出情景预测:乐观情景下,若美中关税降低、全球需求走强,2026年实际GDP增速可达5.2%,2027年维持5.0%;悲观情景下,若贸易紧张加剧、美国陷入衰退,2026年增速或降至4.4%,通缩压力将持续。 长期来看,“十五五”规划将推动中国经济从“规模优先”转向“质量与平衡优先”,在坚守技术安全核心的同时,逐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公共服务投入,通过税收改革和社会保障完善,推动经济再平衡与可持续增长。
00:00 / 03: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20251118】大摩闭门会: 🏛️【核心主题】 大摩2026-2027宏观展望:源哥拆解全球经济新棋局 🇺🇸【美国:AI撑腰的“债务化解术”】 美国经济2026-2027年维持韧性,短期靠AI投资驱动,长期释放生产力✨。2026上半年受关税、移民政策收紧影响略显疲软,下半年修复,2027年进入健康增长区间,通胀趋稳。美联储延续降息至3%-3.25%中性水平,政策偏鸽派保增长。应对高额债务采用“热经济”模式,以高名义GDP、适度通胀和低实际利率稀释负担,复刻二战后思路。虽理论削弱美元收益,但欧洲、日本困境更甚,美元短期有望企稳强势😎。 🇨🇳【中国:通缩突围与平衡之路】 2026-2027年是中国从通缩迈向低通胀的关键期,2026年为“通缩三年”收官年📅。2026年实际GDP增速4.8%,名义GDP仅4.1%,通缩放缓;2027年转折,名义GDP回升至4.8%,通缩终结。“政策平衡”成核心,2027年消费民生政策加码,破解“高储蓄、低消费”困局。投资聚焦新基建与保障房,房地产评估三路径:上策收存量转保障房(执行难)、中策债务重组(界定难)、下策贴息降按揭+设中国版“房利美”(可行性最高),政策或2026下半年出台。当前消费偏弱,因居民42%资产绑房产,房价下跌抵消股市利好😮‍💨。 💹【全球资产配置:稳中守成】 中国市场维持“等权”评级,2026年核心是守成果、防扩张。MSCI中国指数目标价90点,盈利增长预期6%,受通缩及电商价格战拖累。未来12个月内港市场走势趋同,内地有“国家队”护盘,波动更可控🛡️。 🔋【行业亮点:储能爆发+原料紧缺】 储能行业爆发式增长,驱动因素包括分时电价、地方补贴及美国关税预期引发的“抢装潮”🔥。产业链接近满产,若2026年增速超50%,铝、碳酸锂、铜等原材料将紧缺。印尼扩电解铝产能受电力制约,2026-2027年实际产出有限。 📌【总结:中美双线穿越迷雾】 大摩指出,2026-2027年全球主线为美国靠AI和“热经济”解债、中国在通缩中求平衡。投资者应聚焦盈利稳健、政策支持领域,关注宏观政策及储能赛道机会。如同两艘巨轮,美国全速冲散债务锈迹,中国减速调整,盼2027年驶出暗礁🌊。 From Bloomberg #房地产 #十五五规划 #民生 #消费 #养老
00:00 / 05: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09
00:00 / 09: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3
00:00 / 09: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0
00:00 / 00: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01
00:00 / 01: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2: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