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分享 老子《道德经》帛书 德经 第(38)章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侯王得一而以为正。 其致之也,谓天毋(wu)已清,将恐裂。谓地毋wu已宁,将恐发。谓神毋wu已灵,将恐歇。谓谷毋wu已盈,将恐竭。谓侯王毋wu已贵以高将恐蹶。 释义:以往,得到“真德”者,天得之而清明,地得之而安宁,神得之而灵动,溪谷得之而充盈,侯王得之而成为百姓依从的范式。 推而言之,如果天再也不能清明,恐怕将要崩裂;如果地再也不能安宁,恐怕将要崩塌;如果神再也不能灵动,恐怕将要停歇;如果溪谷再也不能充盈,恐怕将要枯竭;如果侯王再也不能高贵,恐怕将要颠覆。 天地万物,无需刻意效仿什么,生来就都各有自己的正德。此正德,是万物遵从于道而表现出来的中正常态。 天之正德,表现为清;地之正德,表现为宁;神之正德,表现为灵;谷之正德,表现为盈;侯王之正德,表现为天下正。保有正德的状态,即万物之自然。 如果失去此正德,那么天不能保持清明,将要崩裂;地不能保持安宁,将要崩塌;神不能保持灵动,将要停歇;谷不能保持充盈,将要竭尽;侯王不能保持贵高,将要颠仆。事实也正是如此,在人类社会废弃大道之后,正德不能继续保持,于是由德而衰落至仁,至义,再至礼,最后连礼都崩坏,直至把德沦丧殆尽。 所以,从一开始就失正的事,不能去做,时间长了一定会生乱。《庄子·人间世》以相互争斗和饮酒作乐为例,只要是相互争斗,无论一开始多么光明正大,到最后也一定会以阴谋诡诈收场;只要是饮酒作乐,无论一开始多么拘谨守礼,到最后也一定会以放浪恣肆收场。因此有道者以“正”作为自己的根基,持守而不相离。#强烈推荐 #读书 #抖音推广 #上热搜 @DOU+小助手
00:00 / 03: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6: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广芷1月前
深度解读帛书本《道德经》第二章得一为正 甲本: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以宁,神得一以灵,浴得一以盈,侯□□□而以为□□正。其致之也,胃天毋已清将恐□胃地毋□□将恐□胃神毋已灵□恐歇,胃浴毋已盈将恐渴,胃侯王毋已贵□□□□□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矣而以下为基。夫是以侯王自胃□寡不穀。此其□□□□□□故致数与无与。是故不欲□□若玉,硌□□□ 乙本:昔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浴得一盈,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至也,胃天毋已清将恐莲,地毋已宁将恐发,神毋□□□恐歇,谷毋已□将渴,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欮。故必贵以贱为本,必高矣而以下为基。夫是以侯王自胃孤寡不榖。此其贱之本与,非也?故至数舆无舆。是故不欲禄禄若玉,硌硌若石。 河本: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必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榖,此非以贱为本耶?非乎!故至数车无车,不欲碌碌如玉,落落如石。 王本: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榖。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致数舆无舆,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祝愿每一位都能常沐喜乐顺遂无忧。愿我们在这一程中,皆能有所得有所悟,福生无量天尊#道德经 #道德经解读 #道家文化 #人生感悟 #道家思想
00:00 / 03: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5
00:00 / 01: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
00:00 / 02: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5: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