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外东北是西伯利亚最好的屏障?外蒙只是幌子 外东北,这片曾属于中国的百万平方公里土地,如今成为俄罗斯远东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人认为,苏联当年推动外蒙古独立,是为了在中俄之间建立缓冲区,确保自身安全。然而,深入探究历史和地理因素,我们会发现,外东北的战略价值远超外蒙古,或许才是苏联真正关注的焦点。 外东北,亦称外满洲,位于外兴安岭以南、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面积广袤。19世纪,沙俄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将其纳入版图。这片土地不仅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还为俄罗斯提供了通往太平洋的出海口,战略地位举足轻重。相比之下,外蒙古地处内陆,地形复杂,交通不便,其作为缓冲区的作用,可能更多是表象。 斯大林曾表示,若外蒙古仍归属中国,未来可能有军队从此北上,威胁西伯利亚铁路的安全。然而,历史上真正对西伯利亚构成威胁的,却是通过外东北的入侵。1918年,协约国部队曾从海参崴登陆,深入西伯利亚内陆,对苏俄政权造成巨大压力。这显示了外东北在地缘战略中的关键作用。 此外,外东北的肥沃黑土地为西伯利亚提供了粮食保障,支持了当地数千万人的生计。失去这片土地,西伯利亚的经济和人口都将受到严重影响。因此,苏联对外东北的控制,可能比对外蒙古的关注更为深远。 综上所述,外蒙古的独立或许只是苏联地缘政治棋局中的一枚棋子,而外东北的掌控,才是真正关系到西伯利亚安全与发展的关键。这段历史值得我们深思,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看法,共同探讨这一复杂的历史话题。#外蒙古 #西伯利亚 #外东北 #俄罗斯历史 #通过地图看历史
00:00 / 00: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23
渤海东夷→太行燕山→东北亚/西伯利亚/阿尔泰山/乌拉尔山 1为原始丁零狄凸厥语自河北太行山向阿尔泰山扩散方向 2为原始蒙古语自河北太行/燕山向大兴安岭/东丁零狄高原扩散方向 3为原始泛亚欧(阿尔泰)语自河北太行向周边扩散分支中心区→太行/燕山 4为早期蒙古/通古斯语原生地,即北亚C2b扩散地 5为秽弥生~日韩语原生地 6小兴安岭→为扩散独立出去的通古斯语 7为→扩散独立出去的新罗半岛语 8为→扩散独立出去的日语 西伯利亚、小兴安岭及东北亚为原亚细亚北亚Q印第安语勘察加语阿留申语人群 太行/燕山粟稻作人群来自河北/山东 泛欧亚语系(旧称阿尔泰语系)的发源地在中国北方渤海河北太行/燕山地区,其扩散源于中国北方起源的粟黍农业的传播以及粟黍农人的迁徙。 泛欧亚语系(日语、韩语、通古斯语、蒙古语、突厥语)人群的起源、迁徙为对象,通过语言学、考古学以及古DNA三方面独立证据对泛欧亚语系人群的史前历史进行全面的重建。 语言学方面,文章收集了98种泛欧亚语言254个基本词汇概念的3193个同源集,并应用贝叶斯方法对泛欧亚语系各语支进行系统发育和定年分析,表明原始泛欧亚语系的起源时间为距今9100年,其分支语系-原始阿尔泰语(突厥语、蒙古语和通古斯语族的共同祖先)分化时间为距今6800年,蒙古-通古斯语的分化时间为距今4500年,日-韩语的分化时间为距今5450年。通过贝叶斯系统地理学统计对经典语言学方法,如词汇统计、多元化热点与文化重构等分析方法进行补充分析,推翻了原有关于泛欧亚语系起源于阿尔泰山,或大兴安岭,或黑龙江流域的论断,将泛欧亚语系可能的起源中心追溯到了中国北方渤海河北→辽河流域新石器早期的农业人群中。 考古学方面,基于贝叶斯分析,发现西辽河地区新石器时期不同文化能够很好的聚类,并且以西辽河为中心产生了以粟黍种植有关的两个分支:一支指向韩国的篦纹陶器文化(Chulmun culture),另外一支覆盖了包括黑龙江流域、远东以及辽东在内的广泛区域,进一步确认了此前植物考古学的发现。不仅如此,分析也发现了韩国的无纹陶器文化以及日本弥生文化与西辽河地区青铜时代文化在考古学定量化分析中的相似性,反映了距今4000年以来,辽东-山东地区的农业是如何以稻米和小麦为补充的。这些作物在青铜时代早期(公元前3300—2800年)传到朝鲜半岛,并在距今3000年左
00:00 / 09: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韩国专家称西伯利亚都应该归属中国 韩国学者金在吉曾经提出“西伯利亚5500年来都属于古中国核心领土”的观点,引发国际社会对西伯利亚归属问题的关注和热议。他认为中国古代文献和考古发现能够证明这一说法,此言论使西伯利亚的历史归属问题再次成为讨论焦点。 韩国学者以《山海经》为重要依据,称其中记载了大量当今西伯利亚地区的事迹,如提到的北海和玄水被认为是西伯利亚的地理特征,且这些事迹至少有五千多年历史,据此认为五千多年前西伯利亚就在中国管辖范围内。不过《山海经》充满神话传说和想象成分,难以与现实地理环境一一对应。 不过学者指出元朝时期版图宏伟,西伯利亚在当时是中国领土。史书记载忽必烈亲自下达六道诏书,册封爱斯基摩人首领为西伯利亚领导者,负责替中央管理此地,且这一诏令延续到明末清初。 韩国学者提出的观点有一定的历史依据支撑,如元朝对西伯利亚的管辖等,但也存在明显局限性。《山海经》作为一部充满神话色彩的古籍,其内容不能直接作为确定古代疆域的铁证。而且历史上中国对西伯利亚的管辖多为间接或短暂的,并非持续且稳固的直接统治。从现实角度考量,西伯利亚的归属是基于历史变迁、国际条约等多种因素形成的,应尊重当前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划分。 #西伯利亚 #远东地区 #俄罗斯 #大国博弈 #地图
00:00 / 00: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