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00:00 / 00: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
00:00 / 01: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6
00:00 / 01: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90
00:00 / 01: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005
00:00 / 01: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3: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65
我是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梓山镇上溪村人,一九六一年出生 我是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梓山镇上溪村人,一九六一年出生,今年六十四。今天就说个老规矩:七月半放河灯。天一黑,家家屋里先糯米纸裁成小方块,竹篾折个小框,四角用米糨糊一抹就牢,灯心是棉线,红蜡烛掰一截。老人念两句平安话,不讲花样,就一句“好好过,别闹腾”。我们小的端着木盆去河边,岸上摆一排灯,风小就点,风大就用手掌护一下。谁家灯先稳住,旁边人会夸一声“手稳”;哪盏一落水,大家也不笑,捞起来再点,重新放。河面慢慢亮起来,像一串小星星在漂,水一拐弯,灯也跟着拐。远处要是起了两点蓝火,老人只说“潮气,别怕”,让我们把口袋里的海螺或牛角对着耳朵听一听,心就不跳了。放完灯,大人把竹竿横在岸边防小孩滑下去,谁家老人脚不利索,隔壁就过去扶一把。回家路上,打更的敲梆子“当当”,喊一句“人定好”,我们就收脚快点。到屋里先洗脚,门槛上撒一小把米,意思是“有吃有喝”。第二天一早,去河滩还能捡到两三盏没灭的灯,纸边发硬,蜡还香。那时候没什么大道理,图个心安:人还在,灯还亮;灯走远了,也当给亲人带个路。你要问那晚啥味道?是河水的湿气、蜡油的甜味、草叶的青气,再加上一句“慢点走,别踩到灯”。这事儿简单,但真。现在想起来,耳朵边还在响那两下梆子,眼前还是那条亮亮的水。#健康科普 #中老年
00:00 / 02: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0: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69
00:00 / 04: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00:00 / 00: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