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0: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5
00:00 / 03: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1: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3: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00:00 / 00: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85
00:00 / 03: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11月17日路透电——中国五年规划措辞的细微调整,正释放人民币国际化的新信号。在此前的规划中,“人民币国际化”常与“审慎”并列出现,而在最新公布的2026—2030年规划纲要中,“审慎”被删除,显示政策态度将更为积极。不过,严格的资本管控意味着推进路径仍将是渐进式的。 尽管中国经济规模已达20万亿美元,但人民币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影响仍有限。国际清算银行数据显示,人民币去年在全球交易量中位列第五,但占比已从2022年的7%提升至8.5%,受益于央行货币互换安排等政策支持。 贸易结算正成为人民币扩张的核心抓手。中国占全球贸易的15%,供应链影响力为推进本币结算提供了空间。近期,中国钢铁行业在与澳大利亚必和必拓的合同纠纷中,暂停购买其美元计价铁矿石,并自去年10月起要求未来30%以人民币结算,若落实将新增约390亿美元人民币交易。 这一趋势也出现在其他领域。荷兰芯片制造商 Nexperia 的中国子公司在母公司遭荷兰政府接管后,也推动交易改用人民币。据央行最新报告,去年已有12.4万亿元人民币用于贸易结算,占比达27%。 对于寻求降低美元依赖的国家,如巴西、俄罗斯,人民币结算愈发具有吸引力。北京强调无意挑战美元霸主地位,但凭借贸易规模与供应链优势,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正悄然扩大。#金融 #财经
00:00 / 01: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0: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
00:00 / 00: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0: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0: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1: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