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8
00:00 / 00: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5
00:00 / 01: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
00:00 / 00: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9
00:00 / 00: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3
00:00 / 01: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4
00:00 / 00: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0: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3
00:00 / 00: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00: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3
00:00 / 00: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5
00:00 / 00: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35
00:00 / 10: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4
昌安1月前
白马寺坐落于河南洛阳,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中国第一座官办佛寺。其诞生始于汉明帝刘庄的夜梦:他梦见身高六丈、通体金光的巨人自西方而来。经太史令傅毅解梦,明帝得知此乃西方佛陀,遂派十余人西行求法。 使团跋涉至大月氏国(今阿富汗一带),遇到正在弘法的天竺高僧摄摩腾与竺法兰,并得佛经与释迦像。永平十年(公元67年),僧人用白马驮经随使团抵洛阳。明帝下令在雍门外修建精舍,因“白马驮经”之典,赐名“白马寺”。 寺院建成后成为佛教传播中枢。摄摩腾与竺法兰在此译出中国首部汉译佛经《四十二章经》,开启佛教典籍汉译先河。曹魏时期,印度僧昙柯迦罗在此翻译首部汉传佛教戒律;西晋竺法护更译经百余部,推动佛教本土化进程。唐代玄奘取经归国后,也在此参与译经事业,寺内至今留有他带回的贝叶经。 千载岁月中,白马寺七次毁于战火又七次重建。金元时期寺院几乎荒废,现存建筑多为明清遗存。山门前保留着宋代雕刻的石马,山门券洞以东汉须弥座为基,天王殿内明代夹纻干漆造像历经六百年依然流光溢彩。毗卢殿存有元初“夹纻干漆”十八罗汉像,这种失传工艺更显珍贵。 这座“中国第一古刹”历经1900余年沧桑,见证了佛教从外来宗教演变为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全过程。1961年成为首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2008年印度风格佛殿落成,延续着古代丝绸之路的文明对话。晨钟暮鼓间,白马寺仍默默诉说著中西文化交融的传奇。
00:00 / 02: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0
00:00 / 00: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0: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8
00:00 / 00: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
00:00 / 00: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9
00:00 / 01: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