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7: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
00:00 / 01: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7
00:00 / 01: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9
00:00 / 01: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5
【毛泽东论中国历史人物】(从轩辕黄帝到孙中山) 一本两千年的“兵法”,为何被毛泽东视为革命制胜密码? 你知道吗?在决定中国革命命运的关键时刻,一本诞生于两千年前的兵书,曾被激烈争论,却最终被毛泽东奉为制胜圭臬。 他就是德国顾问李德。在红军长征前夕,苏区陷入困境,指挥失误频发。毛泽东后来尖锐指出:李德的“日耳曼式骄傲”令他轻视《孙子兵法》,这酿成了巨大遗憾。他不懂“兵不厌诈”,不知“声东击西”,更不明白“欲取先予”的东方智慧,只会硬碰硬,结果吃了大亏。(来源:《龙之脉﹣﹣毛泽东与古代中国智慧》) 甚至在1935年决定命运的遵义会议上,还有人(凯丰)以此讽刺毛泽东:“你懂什么马列?顶多看过《孙子兵法》!”质疑军事思想过时。毛泽东当场犀利反问:“你说我是照本本打仗?那我问你,《孙子兵法》第一篇叫什么?”对方哑口无言。这场“灵魂拷问”,戳破了轻视传统智慧的教条主义。 毛泽东后来坦言:“打仗怎能照书本打?”但这次质疑,反而“逼”他重新研读了这部兵家圣典。 他看到了什么? 他看到了流动的哲学!毛泽东精辟论述:“战争不是神物,仍是世间的一种必然运动。 因此,孙子的‘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仍是科学的真理!”(毛选二卷490页) 陕北时期,他专门写信叮嘱战友:“买一部《孙子兵法》来!”此时,他正总结十年血战经验,撰写《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书中,“避实击虚”、“攻其不备”、“击其惰归” 等孙子精髓与现代革命战争实践完美融合。 晚年,他更向英国名将蒙哥马利力荐:“两千年前的《孙子兵法》,里面很有些好东西!” (《毛泽东外交文选》) 毛泽东的启示: 他从不迷信“洋教条”,也反对僵化理解“古教条”。他洞悉了《孙子兵法》超越时空的战争哲学内核——强调主动、灵活、虚实、奇正。在中华大地上,当现代革命理论遇上东方千年军事智慧,毛泽东找到了“活的灵魂”。 他告诉我们:“我们不要看轻这句话”——实践与智慧的结合,才是克敌制胜之道。(毛选一卷182页) #伟人智慧 #中国智慧 #国学经典
00:00 / 01: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4: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0
00:00 / 04: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
00:00 / 04: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7
00:00 / 01: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10
00:00 / 04: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