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4
00:00 / 00: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33
00:00 / 01: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8: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9: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3: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05: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97
00:00 / 04: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0: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零距离1周前
新中国成立至今,真正打小就不愁吃穿的,其实也就两代人。要是拿现在的标准去指责父辈,往往有失公允。要知道,当你在抱怨原生家庭的创伤时,父母的内心深处或许也是一片荒芜。他们的童年,饥饿、病痛、繁重的劳役和人情的冷漠几乎是全部底色;在那样的处境里,活下去已是艰难的挣扎,哪里还谈得上精神的慰藉和情绪的呵护。 我们并非要为伤害开脱,而是要承认:许多父母已然在他们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实现了对自己父辈的超越。如今我们习以为常的吃饱穿暖、上学读书、少干农活、能有一点点属于自己的生活空间,在他们年轻时,曾是无数个夜晚望着天际才能滋生的奢望。 现在的年轻人常说:“等我当了父母,肯定会尊重孩子隐私,让孩子自由快乐。”可你有没有想过,你的父母在你小时候,或许也默默发过誓:“我一定要让我的孩子吃饱穿暖,不再像我一样忍饥受冻;我一定要让他有书读,有机会走出这片贫瘠的土地;我一定要护着他,不再像我一样被当牲口使唤,甚至死了都没人关心。”而事实是,他们真的做到了。他们以自己的方式,一点点推动着命运向前,哪怕这一步走得艰难又缓慢。 只是历史的惯性太大,他们迈出的步子没法一下子达到我们的期待。他们的一生仿佛在以生命为砝码,只为换取一滴悔恨的泪—悔恨自己没能给予更多,没能更快地进步,没能让孩子彻底摆脱伤害。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改变确实不易,但我们不能一味沉溺于埋怨。唯有多一点主动,承接父母已经付出的努力,再向前跨出属于我们的一步,僵局才有可能被打破。要知道,在他们那个赚工分、为温饱挣扎的年代,能把我们拉扯大、供我们读书,已是用尽了全力。 说点什么.
00:00 / 00: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0: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1: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9: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1: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
00:00 / 00: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00: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07
00:00 / 00: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