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4: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98
被马来西亚福建省古田县的华侨妹妹感动了,我在这里等你们回来,我在古田等你们回来团聚。网络上偶然间得到的,马来西亚诗巫古田公园关于古田县的介绍。 古田县概述 树有根,水有源,饮水思源,古田人的祖居地为中国福建省福州府北部十邑之一的古田县。古田名称取自古时先祖锄荒垦田而来。 古田是千年古县,坐落在福建省中北部,临闽江中游。居外福铁路要街,方圆2385.2平方公里。 殷周时代即有先民生息,正式建县于中唐741年。辖于福州都督府,现辖于宁德市。全县有8个镇:新城、大桥、鹤塘、杉洋、平湖、凤都、黄田、水口,7个乡:大甲、卓洋吉巷、泮洋、湖滨、凤埔、松吉。人口43万众。 古田县境内,重山复水,天宝物华,林木苍翠,矿藏丰优。水陆交通便捷,铁路、航道直达省会通达九州,公路辐?四通八达。昔以产?、铸锅、造曲、制茶扬名天下。更因理学家朱熹前来讲学而被称为“先贤过化之乡”;今则有“五乡”之称:水电之乡、华侨之乡、食用菌之乡、体育之乡和文化之乡。 五十、八十年代末因为建造水库而两度移民6万余口,迁建一城两镇,淹地6万余亩;电站告竣,巨霸截流,翠屏湖与金钟湖碧波浩淼,荡漾于群山环抱之中,风光明媚。50年代末所建古田溪水电站为全中国首个地下电站,90年代初建成的水口电站是华东地区之冠,兼与乡镇小型电站星罗棋布,故有水电之乡称呼。海外20余万古田人遍布环球,繁衍建业,兴桑梓血脉相连。尤以百年前,先贤达度重洋,赴诗巫垦殖,披荆斩棘,含辛茹苦,拓展经济,建设地方,心怀故土,江流海南,首辟橡胶园地,情系桑梓,以爱行善,留芳邑史、县志。素谓华侨之乡。古田县近年来食用菌产业突飞猛进,银耳产销世界的香菇出口占全中国之首,竹荪猴头菇开发独占鳌头,堪称食用菌之乡;体育文化事业源远长流,成绩卓然,分膺中国体育先进县、中国文化模范县、中国体育之乡文化之乡传为美谈 此外水果产业及旅游业也正常崛起为新兴行业,果园遍野,四季飘香,所产水果得大独好。湖滨蜜柚获全国金杯奖,西洋油萘、大桥柿丸和遍及城乡的水蜜桃备受青睐。千年古邑还有诸多古迹名胜,隶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之临水宫祖庙、吉祥古塔、幽岩寺塔、孝友无双木牌坊古新姿,令人驻足心仪;千年古刹极乐寺,古老壮观沉字桥、朱熹讲学之魁龙书院、蓝田书院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各呈异彩,交相媲美;又有翠屏金钟两湖,风光旖旎,湖心岛红毛屋也是当年古田旧城的最高一个点,怀礼医院院长邱永康牧师居住
00:00 / 04: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80
00:00 / 01: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4
00:00 / 00: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4
00:00 / 07: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91
无涯·6天前
有人嫌弃嘉峪关,有人奔向百色山 1989年,黄文秀出生在广西百色一个贫困家庭。靠着助学资助,她走出大山,考入山西长治学院,后来又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时,面对留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这个从山里走出来的姑娘却选择回到家乡。 “很多人从农村走出去就不想再回来了,但总是要有人回来的。”她说,“我就是那个要回来的人。”2018年3月,28岁的黄文秀主动请缨,来到百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这个坐落在石山区的深度贫困村,离镇上路不远,却因为路不好走,要花七个多小时才能到达。 初来乍到,村民对这个戴着眼镜、说普通话的年轻姑娘并不信任。“又是来镀金的吧?”大家私下里议论。黄文秀没有退缩。她换上运动鞋,戴上草帽,开始挨家挨户走访。白天,她和村民一起下地干活;晚上,她打着手电筒到村民家聊天。她还特意学起了桂柳话,就为了能和村民更亲近。 两个月时间,她走遍了全村195户贫困户,亲手绘制了一幅“民情地图”——哪家住在哪里,因什么致贫,需要什么帮助,她都记得清清楚楚。慢慢地,村民发现这个书记不一样。 村里没有像样的路,她带着大家修通了1.5公里通屯路,装上了47盏路灯。砂糖橘是村里的主要产业,但技术落后、销路不畅,她请来技术员指导,建立电商服务站,让每户果农增加了2500元收入。一年间,百坭村贫困发生率从22.88%降至2.71%。 2019年6月16日是个周日。在家照顾刚做完肝癌手术的父亲时,黄文秀看到暴雨预警,立即决定返回村里。父亲看着窗外的天色劝她:“明早再走吧?” “爸,就是因为要下暴雨,我才必须回去。”她紧紧握住父亲的手,转身走进雨中。 这一别,竟是永诀。凌晨一点多,她在家人群里发了一段视频——洪水淹没了公路,四周一片漆黑。“我在路上遇到山洪了,”她写道,“请家人们为我祈祷吧。”这是她留下的最后讯息。第二天,救援人员在下游找到了她的遗体。这位30岁的驻村书记,永远留在了她深爱的扶贫路上。 人们整理她的遗物时,发现了两本驻村日记。里面记录着她初到时的忐忑:“我还是没有成为一名合格的驻村第一书记”;也记录着她的进步:“我的桂柳话有了很大进步”...... 如今,百坭村早已脱贫。她主持修的路通了车,她期盼的幼儿园迎来了孩子。只是村民们还常念叨:“要是文秀书记能看到这些,该多好。”黄文秀,她从大山里走出来,最终又回到了大山里。#黄文秀时代楷模 #黄文秀精神
00:00 / 00: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