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
00:00 / 04: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4: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00:00 / 01: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
00:00 / 03: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26
陈灵熙3天前
「十五五规划」深度研究第三期——新空间➕新劳动力链 1. 低空经济:从无人机到“天空中的高速公路” 表面看,低空经济就是各种无人机: 物流、巡检、载人、文旅。 但如果你只盯着那一架在天上飞的, 你会错过三件更重要的事: 谁在做飞控系统和整机方案; 谁在做低空空域管理、雷达、通信; 谁在真正运营这张“天空中的高速公路”。 产业链大致可以这么看: 上游:电机、电池、材料、传感器; 中游:飞行器整机、飞控系统; 下游:运营平台、监管系统(空管平台、监控系统)、应用场景(物流、电力巡检、城市交通)。 “十五五”里给低空的信号是: 从“试点”走向“业态”。 也就是说,未来几年,真正重要的不是飞上去了没有, 而是:能不能形成稳定的商业闭环。 对普通人来说, 你看低空,不要问“哪款机型好看”, 要问:这家公司拿到哪些试点资质和适航证; 它的飞机,一年飞了多少小时,出过几次事故; 它的收入结构里,设备收入多,还是运营收入多。 真正长久的,是“按小时、按里程收费的运营模式”, 而不是“一锤子卖设备”。 2. 商业航天:谁能把“上天”变成常规服务 商业航天的产业链, 其实和低空很像,只是高度不同: 上游:发动机、结构材料、控制系统; 中游:火箭制造、卫星制造; 下游:发射服务、卫星运营、卫星互联网。 产业逻辑有两点: 平台化:火箭发射要从“科研项目”变成“固定班次”; 成本曲线:单位公斤发射成本每降一点,商业空间就多一截。 “十五五”把空间信息、卫星互联网纳入重点, 本质上是把它当成一种基础设施。 未来车联网、远程地区通信、物联网, 都要靠这张“天上的网”来兜底。 普通人看商业航天, 别再盯着“太空旅游”这种情绪点, 你就看三件事: 年发射次数;成功率; 单位公斤发射成本,是不是在持续往下走。 火箭公司发射得越频繁,越稳定,卫星制造和卫星运营的订单,就越有保障。真正值得长期关注的,是那些已经开始形成高频发射+规模化订单的企业和产业链。 3. 机器人 + 具身智能:从“酷玩意儿”变成“新劳动力” 最后一条,是机器人和具身智能。 机器人这条链,可以拆成三层: 上游:減速机、伺服电机、控制器、传感器; 中游:工业机器人本体、移动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人形机器人; 下游:行业解决方案—汽车、3C、仓储、医疗、养老、教育。#人工智能 #机器人 #科技 #智能机器人
00:00 / 08: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2: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4: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3: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