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6
00:00 / 04: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钟南山1936年10月20日生于江苏南京,是著名呼吸病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更是中国抗击非典型肺炎和新冠肺炎疫情的领军人物,有“国之脊梁”之称 。以下是他的核心经历与成就: 1. 深耕医学领域 :1955年考入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医疗系,1971年回到医生岗位后深耕呼吸系统疾病诊疗与研究,牵头制定多种疾病诊疗指南,在《柳叶刀》等刊物发表论文二百余篇,还研发裸眼3D腔镜实时显示体系等成果。1996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如今仍担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等职。 2. 抗疫关键贡献 :2003年非典疫情中,他否定错误病因结论,喊出“把最重的病人送到我这里来”,制定有效救治方案大幅降低死亡率;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后,84岁的他奔赴武汉,明确判断疫情“肯定人传人”,为全国防控奠定关键基础,后续还带领团队科研攻关并向世界分享中国抗疫经验。 3. 荣誉满身且坚守一线 :2020年获“共和国勋章”,还曾获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白求恩奖章等诸多重磅荣誉。2025年,90岁的他不仅以共和国功勋人物身份受邀观礼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还出席科普大会普及肺部健康知识,此前还在《人民日报》发文表示愿持续为社会创造价值,始终坚守医学初心。#医学科普
00:00 / 01: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0: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6
00:00 / 00: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90
1月前
吴健雄1912年5月31日出生于江苏太仓浏河镇,原籍江苏太仓,是美籍华人,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她出身于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家庭,父亲吴仲裔毕业于上海南洋公学,参加过“反袁斗争”,是位思想开明、重视子女教育的开明士绅 。吴健雄“健”字辈,排行第二,父亲以“英雄豪杰”依次为子女命名,故得名健雄,其乳名叫“薇薇” 。母亲樊复华精通外语,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吴健雄从小就有机会接触到各种学者和外国人。 7岁时,吴健雄进入父亲创办的明德学校接受启蒙教育,后考入苏州市第二女子师范学校,1929年被保送进入南京的国立中央大学,入学第一年曾到上海中国公学读书,成为时任校长胡适的学生,后转回中央大学并从数学系转到物理系,1934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物理系 。1936年,她赴美深造,进入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求学,师从欧内斯特·劳伦斯、埃米里奥·赛格瑞等物理学大师 。 吴健雄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物理学家,她的多项成就都具有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实力 。 1949年,吴健雄与其学生沙克诺夫通过实验首次发现了量子纠缠现象 。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三位在量子纠缠领域进行实验研究的物理学家,此时距离吴健雄的实验发现已过去70多年,她的先驱性工作才得到间接承认 。 1956年,杨振宁和李政道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吴健雄通过严谨的实验验证了这一理论,为杨、李二人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铺平了道路。然而,她本人却未获得该奖项,这一结果也引发了诸多争议,许多人认为她的实验贡献对于理论的验证至关重要,她理应一同获奖。 此外,吴健雄还是曼哈顿计划中唯一的中国籍科学家,开发了用于分离铀同位素U−235和U−238的关键技术,还改进了核辐射测量技术,设计了更为精确的光谱仪以解决β衰变难题等,在物理学领域贡献卓越 。
00:00 / 02: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65
00:00 / 03: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741
00:00 / 04: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817
00:00 / 01: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
00:00 / 02: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6
00:00 / 02: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0: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
00:00 / 17: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静秋读书 静秋带你走近云南———西南联大名人:李政道 李政道,1926年11月24日,男,出生于中国上海市,原籍江苏苏州,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意大利林琴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和科学院院士,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李政道长期从事物理方面研究,在量子场论、基本粒子理论、核物理、统计力学、流体力学、天体物理等领域做出成果。和杨振宁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称守恒质疑并获验证,成为首获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参研的极化子论推动了BCS超导电性理论,提出二元碰撞法一般公式。 他还倡议并创立中美联合招考物理研究生项目,建议中国建立博士后流动站制度、成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北京近代物理中心等均获采纳。 李政道先后获爱因斯坦科学奖、G. Bude奖章、意大利最高骑士勋章、中国政府友谊奖、中华文化人物等荣誉奖项。 美国时间2024年8月4日2时33分,李政道教授因病医治无效,在旧金山家中逝世,享年97周岁。 1945—1946年,李政道就读于西南联合大学。在昆明,他刻苦求索、迅速成长。最终在粒子物理理论、原子核理论和统计物理等领域做出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作,同时为中国科学教育战略布局、高能物理前沿探索、高水平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与合作做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 1946年,经吴大猷推荐,李政道以大三学生身份破格获得机会,和朱光亚结伴赴美,进入芝加哥大学学习。 1950年6月获博士学位; 1953年起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教; 1964年任哥伦比亚大学费米讲座教授; 1954年,李政道提出“李模型”,对探讨量子场论基本问题起到重要作用; 1956年,与杨振宁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论断,翌年经实验验证后,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和爱因斯坦科学奖,至此成为首位华人诺贝尔奖得主。 #李政道 #李政道研究所 #李政道奖学金 #创作灵感 #创作者扶持计划 @DOU+小助手
00:00 / 02: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3
00:00 / 00: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1: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5
00:00 / 00: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02: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00:00 / 01: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