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3: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009
00:00 / 03: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
00:00 / 06: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08
自私的基因 《自私的基因》于1976年首次出版之后便畅销全球,是20世纪百大经典名著之一,是一部不仅在基因领域更在社会科学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经典作品。 我们从哪里来,又将到哪里去?生命有何意义,我们该如何认识自己?《自私的基因》以充满想象力的叙述回答了这些重要命题。道金斯在本书中提出大胆创见:我们生来是自私的,任何生物,包括我们自己,都只是求生的机器。这本书是实实在在的认知科学,复制、变异和淘汰这简单的三种机制可以演变出大千世界所有生命现象的林林总总。 《自私的基因》更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世界观。道金斯在书中将进化论从基因层面升华至文化层面,创造了“觅母”(meme,即文化基因)这一新型的复制因子名词,特指人类社会发展中的文化进化,并提出: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我们,我们人类,能够反抗自私的复制因子的暴政。 《自私的基因》出版之后,在社会各界引发了重大争议。本书为40周年增订版,在30周年版的基础上,新增道金斯对于这些争议的回应,共计6万余字,主要探讨了人们在基因决定论、基因选择论,以及基因适应性上存在的普遍误解,进而从基因的视角正确理解生命及其意义,更加完善了道金斯对于“自私的基因”的经典论述,形成这本特别的“延伸的”40周年增订版《自私的基因》。#读书
00:00 / 08: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0: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599
为什么国家前途越来越光明,而个人却越来越迷茫? 原因并不是感知错位,而是我们正站在一次历史性的经济断层线上。 一方面,大国的宏观曲线在不断向上——产业升级、科技突破、制造业回暖、出口领跑,这些都是国家层面的“长周期红利”;另一方面,普通人的生活却处在旧周期退场、新周期未完全接住的夹层里。房地产、基建、外贸这三驾马车无法再提供过去那种“高就业、高现金流”的安全感,而高端制造、AI、新能源等新产业虽增长迅猛,却吸纳不了足够多的劳动力,也无法立即把红利分配到所有人身上。 于是,国家和个人的感受出现了罕见的错位: 宏观在上升,微观在下沉;大盘很亮眼,个体却在薄冰上行走。 但这并不是衰退,而是转型必经的阵痛。历史上所有完成产业跃迁的国家,都经历过类似的“迷茫期”。当旧周期还着债、新周期尚在生长时,个体的压力最重、落差感最强。 然而,趋势不会逆转,也不用逆转。大势的方向已经确定,而个人能做的,是在这段过渡期里稳住自己该稳的,调整自己能调整的,让脚下的那一步尽量踏得更实。 宏大的未来和具体的个人,并不是对立面,它们之间隔着的只是一个尚未完全结束的转型周期。冰很厚,但春天已经在暗处开始解冻。#时代变迁 #经济 #宏观经济#政策解读
00:00 / 03: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
00:00 / 16: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