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738
#记录自己喜爱的作品 #暴躁带娃#带娃#宝妈自 读《家庭觉醒》前,我是吼完孩子就后悔的妈妈;读完后,4岁娃说“妈妈眼里有光了” 凌晨1点,我又一次对着4岁女儿的背影崩溃——她磨磨蹭蹭半小时没睡着,我扯着嗓子吼完,看着她缩在被子里偷偷抹眼泪的样子,自己蹲在客厅沙发上掉眼泪:为什么我总把“爱”变成“伤害”? 直到翻完《家庭觉醒》,那些被我划满横线的句子,像一把温柔的刀,剖开了我“暴躁带娃”的真相。 以前女儿搭积木倒了哭,我第一反应是“这点事有什么好哭的,再搭一次不就行了”,现在我会蹲下来抱她:“积木倒了,你一定很生气对不对?我们一起看看怎么让它更稳。” 不是我变有耐心了,是书里一句话点醒我:孩子的哭闹从不是“无理取闹”,而是她还没学会用语言表达“挫败感”,我的否定只会让她觉得“我的情绪不重要”。 曾几何时,我总拿“别人家孩子”跟她比:“你看楼下乐乐都会背20首诗了,你怎么连10个数字都记不住?” 女儿被我说得低下头,后来再也不主动跟我分享幼儿园的事。直到看到书里写“父母的比较,本质是把‘自己的焦虑’转嫁到孩子身上”,我才惊觉:我要的是“优秀的孩子”,还是“快乐的孩子”?现在我每天找一个她的“小进步”夸:“你今天自己穿鞋子,比昨天快了好多,妈妈好佩服你!” 她眼睛亮闪闪的样子,比任何“成就”都让我心安。 最让我改变的,是书里说“育儿不是‘修正孩子’,而是‘修复自己’”。以前我总把“带娃累”挂在嘴边,觉得女儿的调皮是“给我添麻烦”,其实是我没接纳自己“不完美妈妈”的身份——我怕她做不好,本质是怕自己“教不好”。现在我会跟女儿说“妈妈刚才吼你不对,我们一起改好不好”,她反而会伸出小手拍我:“妈妈没关系,我也会慢慢乖的。” 原来妈妈的“平静”,从不是逼自己“不发火”,而是学会“看见孩子,也看见自己”。就像书里写的:“当父母觉醒时,孩子不需要被‘教育’,只需要被‘看见’。” 如果你也有过“吼完孩子就后悔”的时刻,如果你也在“想温柔却忍不住暴躁”的怪圈里挣扎,真心推荐你读一读《家庭觉醒》——它不会教你“10招搞定孩子哭闹”,却能让你先稳住自己的心;它不会给你“完美妈妈的模板”,却能让你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也接纳孩子的小调皮。 毕竟,我们要养的从来不是“听话的孩子”,而是眼里有光、心里有爱的孩子;我们要成为的,也不是“从不发火的妈妈”,而是能和孩子一起
00:00 / 03: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0: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9
00:00 / 01: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