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00:00 / 00: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2: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1: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2: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Ctrl1周前
“郢书燕说”(yǐng shū yān shuō)是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的成语,核心是曲解原意、牵强附会,指对别人的话或文字断章取义,强行赋予不合本意的解释,却可能意外产生某种效果。 1. 成语典故(精简版) - 楚国郢都有人写信给燕国宰相,夜晚烛光昏暗,便随口吩咐仆人:“举烛(把蜡烛举高)!” 说着竟误将“举烛”二字写进信里。 - 燕相收到信后,看到“举烛”二字百思不解,却强行解读:“‘举烛’是崇尚光明之意,光明象征贤才,所以楚王是劝我选拔贤才治理国家!” - 燕相依此行事,燕国果然大治。但他不知道,“举烛”只是写信人的笔误,并非本意——这就是“郢书燕说”的由来。 2. 核心含义与用法 - 本义:因笔误引发的牵强解读,看似有道理,实则与原意无关。 - 引申义:比喻对文献、言论等主观臆断、曲解附会,哪怕结果巧合正确,逻辑也是错误的。 - 用法:多作贬义,用于批评治学、解读文本时不严谨,脱离原意强行发挥。 - 例:解读古籍需结合语境与史实,不可郢书燕说,随意赋予现代含义。 3. 文化启示 韩非子用这个典故讽刺当时学者曲解儒家经典、牵强附会的治学风气,强调实事求是、尊重原意的重要性。它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考据求实”的治学态度——无论解读文本还是看待问题,都应立足本质,避免主观臆断。
00:00 / 01: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1: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4: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