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1: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1: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墨色里的山河旧梦》 文/王春辰 站在徐世立的画前,总让人想起那些在敦煌石窟里面壁的身影。千年的色彩在幽暗的洞窟里静静流淌,而他的笔墨,却让这古老的色彩基因在宣纸上重新苏醒。这不是简单的复古,而是一场与先人的对话——用我们这个时代的语言,回应着千百年来中国人对山水不变的眷恋。 看他笔下的《翠谷幽居》,恍惚间仿佛走进了王摩诘的诗境。“空山新雨后”的清新,“清泉石上流”的灵动,都在墨与彩的交融中获得了新的生命。那淡绿点染的湖水,不是真实的颜色,却是每个人心中都珍藏着的故乡记忆。群鸟掠过山谷,打破了千年的寂静,让古人的“结庐在人境”有了当代的回响。 最妙的是《林泉秘境鹿鸣春》。鹿鸣声声,唤醒了沉睡的山林,也唤醒了我们血脉里对自然的原始记忆。徐世立巧妙地避开了传统祥瑞符号的程式化,让鹿不再是古籍里的图腾,而是春日山林里活生生的精灵。黄绿相间的林木间,光斑跳跃,仿佛能听见溪水潺潺,闻到泥土的芬芳。 他的笔墨里,藏着中国书法的灵魂。那些勾勒山石的线条,带着篆隶的金石质感;皴擦林木的笔触,又有行草的洒脱不羁。记得在《翠岭飞瀑》前,我久久驻足——近处的山石以浓墨皴擦,肌理斑驳如岁月的印记;远处的云雾以淡墨晕染,空灵似梦。而那一抹赭黄,恰似夕阳为群山披上的薄纱,让整幅画顿时有了温度。 有人说他的用色太大胆,背离了水墨的传统。可我分明看见,那些淡绿、苍蓝、赭黄,都小心翼翼地守护着墨骨的尊严,如同现代人内心对传统的敬畏。这不是背叛,而是让古老的水墨能够与我们这个多彩的时代对话。在他的画中,我看见了吴冠中先生的影子——同样是在东西方艺术的十字路口从容漫步,同样坚信最美的艺术必定是世界的,也是民族的。 细看他的题款与钤印,总会心一笑。那不只是落款,而是画面不可或缺的韵律。印章的位置经过精心经营,如同乐曲中的休止符,让满纸的飞扬找到了落脚处。这是真正的“四艺融通”,不是技巧的炫耀,而是修养的自然流露。 暮色渐浓,画中的山水仿佛活了过来。《江湾叠翠》里的层林开始呼吸,《林泉秘境》的鹿鸣依稀可闻。忽然明白,徐世立不是在画山水,而是在为我们这个浮躁的时代,寻找一处可以安放灵魂的栖居之地。 他的画作,让忙碌的现代人得以在笔墨间暂歇,让焦虑的心灵在水墨中找到归宿。这或许就是中国画生生不息的秘密——不在于技法的传承,而在于每个时代,都有人能用当下的语言,续写那首永恒的山河诗篇。 #超模妆容
00:00 / 03: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
00:00 / 05: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05: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