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5: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04: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07
00:00 / 00: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25
00:00 / 13: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5
00:00 / 03: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90
00:00 / 01: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5
泉州天后宫,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南门天后路,始建于南宋庆元二年(1196年),是海内外妈祖庙宇中年代最早、规格最高的古建筑,为世界文化遗产“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组成部分。初建时以宋徽宗赐额“顺济”为庙名。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少监张谦出使渤泥,从泉州浯江启航,回国后奏请朝廷鼎力重修,并把“顺济庙”改为“天妃宫”。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施琅准备征台,奏报“神涌潮济师”、“有助顺功”,清朝廷敕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宏仁普济天后”,“天妃宫”又改名为“天后宫”。天后宫建筑群保存有宋代构件和明清时期木构建筑。主体建筑分布于南北中轴线上,有山门、戏台、东西阙、正殿、东西廊、寝殿、东西轩、四凉亭、两斋馆和梳妆楼等。作为妈祖信仰文化物质载体的泉州天后宫,对促进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具有重要作用。1988年1月13日,泉州天后宫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筑格局。泉州天后宫总建筑面积1200多平方米,坐北朝南。总体布局大致是:沿中轴线由南向北布置山门、戏台、正殿(天后殿)、寝殿、梳妆楼,中轴线两侧依次设有东西阙、东西廊、东西轩、四凉亭、两斋馆等。其中正殿、凉亭和廊轩为明清时构件。泉州天后宫属于寺庙建筑,所以建筑布局以祭祀功能的天后殿为中心,沿南北向前后展开,且山门两边设有钟鼓楼。天后殿规模较大,采用廊院式,前面设有一重门殿,门殿后为供奉妈祖的正殿,殿前与戏台共同形成天后宫中重要的祭祀与观演空间。正殿前院落宽敞,其后还有两进较为私密的院落,院落两边布置廊道及凉亭等附属建筑,建筑群的周围设有墙垣及角楼。泉州天后宫是现存天后宫中少有保留梳妆楼的天后宫之一。主要建筑。山门。泉州天后宫原山门、马戏台因筑公路被拆毁,1990年3月,由台湾鹿港天后宫暨诸委员捐资重建。今山门移用清代晋江县学横星,面阔五开间,牌楼式造型,雕花漆绘木构斗拱,青石龙柱,两侧石雕麒麟,螭虎窗,屋顶重檐四坡面,屋脊反翘瓷雕八龙二鳄,角脊作成凤尾伸展而卷曲,线条柔和优美,整体结构华丽壮观。戏台连接于山门后檐,坐南朝北,木构藻井顶盖。雕脊画枋,小巧玲珑,具有泉州独特艺术风格。 戏台。戏台与山门相连,面向正殿,坐南朝北。戏台台高1.3米,宽6.4米,深5.15米,总高8米。室内顶部结构形式为木构斗拱及藻井,并施以彩绘、雕饰,。进宫敬香祈福,保佑家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00:00 / 06: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
00:00 / 01: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00:00 / 02: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世遗泉州 妈祖 天后宫 泉州天后宫,这座依海而生的千年宫阙,静立在泉州城南德济门旁,见证着刺桐港的兴衰与妈祖文化的浩瀚征程。它始建于南宋庆元二年(1196年),初称“顺济庙”,是海内外现存规格最高、年代最久、规模最大的妈祖庙。其占地面积达7200多平方米,建筑群坐北朝南,沿中轴线依次分布山门、戏台、拜庭、天后殿、寝殿等主体建筑,两侧翼以东西阙、钟鼓楼、闽台关系史博物馆等附属设施,呈现出闽传统院落式布局的庄重与典雅 。建筑艺术的瑰宝。天后宫的每一处细节都镌刻着闽南工匠的智慧。山门采用清代晋江县学横星门改建,牌楼式造型雕梁画栋,青石龙柱与瓷雕屋脊交相辉映,屋脊上的八龙二鳄瓷雕栩栩如生,角脊如凤尾舒展卷曲,尽显华丽。戏台与山门相连,藻井顶盖精巧绝伦,每逢祭祀大典,南音、梨园戏等非遗艺术在此轮番上演,余音绕梁。天后殿作为核心建筑,保留了宋代构件与明清木构风格,殿内十六面元代度教寺石柱尤为独特,柱头浮雕仰莲连珠斗,梁架采用九架梁结构,门窗雀替雕刻着凤凰戏牡丹、鹤舞云中的祥瑞图案,体现了多元文化的交融 。寝殿地势高于正殿,明代悬山式屋顶庄重古朴,殿前石供桌铭记着康熙敕封“天后”的历史荣光。跨越山海的信仰之光。宋元时期,泉州港“涨海声中万国商”,天后宫成为航海者的精神锚点。从宋高宗敕封妈祖为“灵惠夫人”,到元代诏封“天妃”、清代晋封“天后”,这座宫庙始终与国家海洋战略紧密相连。郑和下西洋时曾在此祭拜,施琅收复台湾后亦在此感恩妈祖庇佑,其历史地位在《元史》《泉州府志》等典籍中均有明确记载。如今,妈祖文化已传播至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泉州天后宫作为祖庙,2025年首次分灵至泰国那瓦敏塔提腊大学,让千年信仰在海外高等学府绽放光彩。每年,数以万计的信众从世界各地涌来,在缭绕香火中延续着“立德、行善、大爱”的精神传承。活态传承的文化枢纽。天后宫不仅是宗教圣地,更是闽南文化的活态博物馆。闽台关系史博物馆坐落其中,通过《闽台缘》《闽台民间艺术展》等专题陈列,以文物、场景复原等形式讲述两岸血脉同源的故事。梳妆楼正规划为闽台妈祖信俗文化研学中心,未来将成为两岸学子交流的重要平台。每年的妈祖诞辰祭典、泉·澎“乞龟”民俗活动更是盛况空前:2025年纪念妈祖诞辰1065周年活动中,“十二花使”簪花献瑞,古礼祭典庄严肃穆,泉州拍胸舞、火鼎公婆等遗表演精彩纷呈 。
00:00 / 08: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00:00 / 01: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
泉州天后宫是祭祀海神妈祖的庙宇,也是世界范围妈祖信仰的重要传播中心 。以下是其特色及看点: -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泉州天后宫创建于1196年,是现存年代最久、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妈祖庙宇之一。它见证了妈祖信仰从民间信仰上升为官定航海保护神的全过程,历代官方对妈祖的册封许多次都在此进行,同时也是众多台湾妈祖宫庙的祖庙,在妈祖信仰传播中具有重要地位。 - 建筑风格独特 :整体建筑群承袭了闽南建筑的传统,保持“红砖白石双坡曲,出砖入石燕尾脊,雕梁画栋皇宫式”的特色。中轴线上依次布局有山门、戏台、拜庭、天后殿、寝殿、梳妆楼等建筑,两侧为东西厢房等附属建筑,呈中轴对称的院落式布局,是闽南红砖建筑的典型代表。  - 精美建筑装饰 :正殿台基座由花岗岩砌筑,四面围堵浮雕鲤鱼化龙、神驹飞驰等吉祥图案。殿前檐柱保存有一对十六面青石雕的元代印度教寺石柱。 - 丰富的民俗活动 :每年农历三月廿三妈祖诞辰日,泉州天后宫都会举行盛大的祭典活动,依照古礼虔诚进谒,还有拍胸舞、火鼎公婆等民俗表演。此外,每年元宵节还会与澎湖共同举办乞龟民俗活动,祈求平安吉祥。 - 文物展览与文化交流 :泉州天后宫内有泉台妈祖文化展,展示了800多年来泉州天后宫建造、修缮、祭拜活动的老物件,以及台湾宫庙前来进香时的赠礼、文献等,是了解妈祖文化和两岸交流历史的重要窗口。
00:00 / 00: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