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3: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04: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1: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
汉斯·克里斯蒂安·奥斯特(1777-1851)是丹麦物理学家与化学家,其发现电流的磁效应,开创了电磁学这一全新的研究领域,首次揭示了电与磁之间的内在联系。他出生于丹麦鲁兹克宾一个贫苦的药剂师家庭,早年帮助父亲在药房工作,激发了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后进入哥本哈根大学学习,并于1806年成为该校物理学教授。奥斯特科研生涯的转折点源于他深受德国自然哲学思潮的影响,坚信自然界各种力(如电、磁、光、热)具有统一性,并执着地探索电与磁之间的潜在联系。 这一突破性发现于1820年4月在一次著名的讲座实验中戏剧性地降临。当他将通电导线与磁针平行放置时,观察到磁针发生了明显偏转。他敏锐地意识到,电流能在其周围空间产生一个环绕导线的圆形磁场,从而对磁针施加作用力。这一发现彻底打破了当时认为电与磁彼此独立的观念。奥斯特的成就远不止于此。他立即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数月严谨的后续研究,并于同年以拉丁文发表题为《关于电冲突对磁针效应的实验》的小册子,向欧洲科学界宣布了这一革命性发现;他还在化学领域有所建树,最早分离出金属铝(虽然纯度不高),并致力于基础科学教育推广,创办了丹麦最早的科学传播协会。这位哥本哈根大学的领军人物,其发现虽非精密定量理论的产物,却以其深刻的哲学思辨与关键的实验观察,直接激发了安培、法拉第等一代科学家对电磁现象的深入研究,从而在短短十年内构筑起电磁理论的宏伟框架,为麦克斯韦的集大成工作铺下了第一块基石,堪称电磁学革命的起点。#科技#科学 #历史 #人物 #物理
00:00 / 09: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乔治·西蒙·欧姆(1789-1854)是德国物理学家与数学家,其发现的欧姆定律确立了电流、电压与电阻之间的基本关系,成为电学理论的基石之一。他出生于德国埃尔朗根一个锁匠家庭,虽因经济困难一度辍学,但凭借顽强自学考入埃尔朗根大学,并获得数学博士学位。欧姆科研生涯的转折点始于他担任科隆大学预科物理教师期间,在了解到傅里叶关于热传导的数学研究后,深受启发,坚信类似数学规律也应存在于电学现象中。 基于这一思想,他系统设计实验以探寻电流的驱动力与传导规律。通过使用伏打电堆和当时最精确的电流扭秤,他经过严谨测量,于1827年在著作《电路的数学研究》中明确提出:通过导体的电流(I)与导体两端的电压(U)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R)成反比,即著名的公式 I = U/R。这一突破性发现首次为电学提供了精确定量规律。欧姆的成就远不止于此。他同时从理论上定义了导体的电导率与电阻概念,并指出电阻与导体材料及尺寸的定量关系。然而,由于当时德国学界缺乏对理论物理的重视以及其成果的数学化表述,他的工作起初遭受了广泛质疑与冷遇,这一不公待遇使他长期未能获得理想教职。这位坚韧不拔的探索者直至晚年才获得学界普遍认可,受聘慕尼黑大学并荣获英国皇家学会科普利奖章。欧姆定律以其简洁与普适,不仅成为所有电气工程与电路分析的出发点,其揭示的线性响应思想更深远影响了后世对物理体系的理解,其名字也被永久定为电阻的国际单位。#科学 #科技 #历史 #人物 #物理
00:00 / 08: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亨利·卡文迪许(1731-1810)是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被誉为“最富有的学者,学者中最富有的”,其研究以惊人的精确性与前瞻性著称,在气体化学与万有引力测量领域做出了奠基性贡献。他出生于法国尼斯的英国贵族家庭,家境显赫,毕业于剑桥大学彼得学院,但因拒绝宣誓皈依英国国教而未能获得学位。卡文迪许科学生涯的转折点始于他继承巨额遗产后,得以在伦敦的私人宅邸与实验室中完全沉浸在纯粹的科学探索中,不受外界干扰。 这一独特的条件使他完成了一系列精密的实验。在化学领域,他首次识别出氢气并精确研究其性质,称之为“可燃空气”;他通过火花放电实验合成了水,并证明水是氢和氧的化合物,而非元素;他还预见了空气中存在未知的惰性成分。在物理学领域,他设计了著名的卡文迪许扭秤实验,通过测量铅球之间极其微弱的引力,首次在实验室中计算出地球的密度和质量,其结果与现代值极为接近,这实质上验证了万有引力定律的普适性并测得了引力常数。卡文迪许的成就远不止于此。他在电学领域先行提出了电势、电容等概念,其研究手稿被麦克斯韦整理出版后,人们才发现他比库伦和欧姆早数十年就发现了许多电学规律。这位性格极度孤僻、几乎从不与人交谈的科学怪杰,其毕生研究却以其无与伦比的精确性为后世树立了典范。他的大部分成果在其生前并未发表,直到19世纪中叶才由麦克斯韦整理公诸于世,其工作不仅为道尔顿的原子论和拉瓦锡的化学革命提供了关键实验依据,其扭秤实验更被誉为开创了弱力测量的新时代。#科学 #科技 #历史 #人物 #物理
00:00 / 05: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
00:00 / 02: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7
00:00 / 03: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1: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2: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3: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00:00 / 01: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1: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伽利略·伽利莱(1564-1642)是意大利天文家、物理学家和工程师,被公认为现代科学方法的奠基者。他的一生标志着自然科学研究从哲学思辨转向系统观察与数学描述的革命性转折。 伽利略的科学贡献始于对物理学的革新。他在比萨斜塔进行的落体实验(可能为思想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重物落得更快”的千年论断,通过斜面实验发现落体速度与重量无关,并总结出匀加速运动定律。他对摆锤等时性的发现为钟表制造奠定了理论基础,对抛物体抛物线轨迹的研究更是将数学完美应用于物理现象分析的典范。 1609年,伽利略听闻望远镜发明后,凭借卓越的光学知识自制出放大20倍的天文望远镜。当他将望远镜指向天空时,人类对宇宙的认知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月球表面的环形山证明天体并非完美无瑕;金星盈亏变化证实其绕太阳运行;木星四大卫星的发现演示了非地心轨道系统的存在;太阳黑子的观测则揭示了天体的变化性。这些发现汇集于1610年出版的《星际信使》,为哥白尼日心说提供了确凿证据。 伽利略在1632年出版的《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以三人辩论形式巧妙论证日心说的合理性,虽经教廷审查通过,仍因触怒当局而遭宗教裁判所审判。1633年被迫公开放弃地球运动的观点,据传在忏悔后低语“可它仍在转动”。晚年在软禁中完成《两种新科学》,总结材料强度和运动定律的研究,为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铺平道路。 伽利略的伟大不仅在于具体发现,更在于他确立的实验与数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他坚持“自然之书用数学语言写成”,倡导通过可重复实验而非权威引证来探求真理。这种科学方法论的确立,使其当之无愧地成为“现代科学之父”,彻底改变了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科学 #科技 #历史 #人物 #欧洲
00:00 / 06: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