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4: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3
----------- 商水县大事记 西周/春秋/战国/秦 时期 西周(公元前11世纪一前771年),商水境属沈国地。 春秋(公元前770一前476年),周敬王十四年(公元前506年),沈国被蔡国所灭,今县境西部属蔡国,东部属顿国。 周敬王二十四年(公元前前496年)二月;楚公子结,陈公孙佗人率兵围顿,顿灭,属楚国。 周敬王四十四年(公元前476年),蔡国为楚国所灭,蔡辖地归楚,商水亦属楚国。 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楚在今县境内筑三城,一阳城(今舒庄乡扶苏寺村)、二安陵(又称鄢野、鄢陵。今大武乡程刘村),三南利(今固墙乡三合寨村)。 楚王负刍三年(公元前225年),楚兵屯安陵,被秦将李信攻破。 秦(公元前221一前206年),置阳城县,治所在今扶苏寺村。陈胜建“张楚”政权时,改阳城为扶苏,属陈邸。 ----------------- 商水县大事记 西汉/东汉/三国魏 时期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年),在今县境内设三县,阳城(治所由今扶苏寺村迁至今程刘村)、汝阳(治所在今张庄乡城上村)、博阳(王莽时称乐家、治所在今平店乡李岗村)。 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封陈濞为博阳侯。 地节四年(公元前66年),封刘德为阳城侯。 新朝年间(公元9-23年),绿林起义军攻破汝阳城,汝南郡主簿周嘉和太守何敞率部在北关与义军展开白刃战,何敞被流矢击伤,其部死伤甚多,义军大胜。 东汉(公元25-220年),延熹二年(公元159年),封唐衡为汝阳侯,户一万三千。 三国魏(220-265年),正始二年(241年),邓艾在陈(今淮阳)、蔡(今上蔡)之间屯田(今商水处在陆、蔡中间),兴修水利,农业生产大有发展。 正元二年(255年),司马师屯兵汝阳,派监军王基督前锋驻扎南顿,迎击毋丘俭,令邓艾督泰山诸军于项城进至乐家,作浮桥于颍水上进行夹击,大败母丘俭。 --------------------------------- 商水县大事记 南北朝时期 南北朝(420-589年) 宋元嘉二十七年(450年)二月,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率步骑10万,侵犯汝南郡悬瓠城,豫州刺史南平王刘铄令陈宪守城,太武帝派永昌王拓跋仁将步骑万余,掳六郡生口,北屯汝阳。徐州刺史武陵王刘骏镇守彭城,令刘泰之率领垣谦之、尹定、杜幼文直趋汝阳。 宋泰始三年(467年),拓跋氏攻汝阳不克,退至陈、项,与之相
00:00 / 06: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94
有人给咱们商水县近现代的历史,总结了四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就是县城小。具体有多小,清朝的时候全县一共四个乡镇,人口不到四万,县城周长也就五里地,总共有五条街14个巷子。被称为是弹丸小邑。 第二个特点,就是灾难多。 沙河决口,汾河漫溢,坡洼地非淹即旱,十年九灾。这描述的就是咱们商水县。 在1803年到1949年的147年当中,全县大的自然灾害有90次,其中水灾41词,旱灾35次,蝗灾14次,水淹则是平地水深数尺,洼地尽成泽国,旱灾则是赤地千里,禾苗枯死,人民深受其害。 第三个特点就是战事频繁。 商水县地处中原,原来周口市也是商水的地界儿,算是水陆通衢,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清朝咸丰同治年间朝廷在商水周口等地屯重兵围剿捻军,战斗数十次,延续20年,民国年间北伐前后更是连年混战,抗日战争期间日军以周口为据点,四处骚扰无恶不作,日本投降后,国民党反动派的正规军也是盘踞县城,抓壮丁,强制收粮,镇压群众,也是战火频发。 这是第三个特点战争多。 第四个特点就是,人民生活穷苦。 封建社会的土地剥削制度,以及腐败的政治,还有就是天灾人祸,严重影响着商水的经济发展,在民国时期的30多年里面,全县粮食的平均亩产只有100多斤,收成最好的1932年亩产也只有183斤,吃不饱穿不暖那是常事,经济发展不行,就导致文化教育更差,清朝的时候商水只有34个举人,6各个进士,民国的时候学龄儿童入学率不到百分之二十,大学生更少,文盲占全县人口的90%以上。 总结商水的历史,我们其实真正吃饱饭也不过只有四十年的时间,岁数大一点的商水人都感受过饥饿的滋味。 想想我们的爷爷们可能还打过仗,父亲叔叔们还饿过肚子,到了我们这儿一辈,不仅仅能够酒足饭饱,还偶尔能够追求一些温饱之外的精神享受,实在是幸福之极。 #商水县 #商水烟火志 #说商水
00:00 / 02: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42
00:00 / 04: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2: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9
咱们商水最近的一次佛教会堂,大概是在1900年后建立的,当时地址是在周口河北齐埠口街南头路东的位置,大概距离沙颍河100米,当时佛教协会也是这个时候成立的。 说起来这个佛教协会的成立,还是因为慈禧。 我们都知道慈禧有个号,叫做老佛爷,所以她对佛教也十分的推崇,在光绪26年内的时候,他下诏令让全国分成10个佛教区,而且要求都要成立相对应的额佛教协会。 这个时候不得不提到咱们的邻居,项城人袁世凯,袁世凯当时在朝廷任职,而且有一定的权利了,他就把他的老乡也是项城人,叫做邓道涵推荐给了朝廷,慈禧就批准邓道涵为咱们河南和湖北两个省的佛教教会会长,并且为了表示自己的重视,还特意赐给邓道涵一张自己的照片,大海有一尺见方的全身宫装像,然后有拨款建立了咱们前面提到的佛教会堂,这个会堂建好之后,邓道涵等人就把慈禧的画像挂到了会堂中如来铜像的一边。 当时商水县的佛教会堂里面有育婴堂,养老院,主要是为了收留一些鳏寡孤独的人,在教堂里面生活的女子一律是守节不嫁人,由教堂保障他们的日常生活所需,包括去世之后的丧葬安排。 不过在1944年的时候,日本侵略军占领了周口,并且对咱们周口进行烧杀抢,佛教堂也没有例外,教堂中慈禧的额照片,还有如来的铜像等等物品都被日军和汉奸抢走了。 一年后,抗日战争胜利,但是国民党的一部分反动部队进入了周口,并且组织青红帮的特务横行霸道,在这个时期商水佛教协会的主持人谢道元担心教堂内的物件遭到破坏,也担心教友们继续活动会遭到迫害,就将会堂内的人员一一遣散之后,把房屋内的各种器具交给了商水县周口镇公所管理。 从此以后,商水佛教会算是结束了。#商水县#说商水#商水烟火志
00:00 / 02: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5
00:00 / 01: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52
00:00 / 03: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4
00:00 / 01: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15
00:00 / 01: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96
00:00 / 05: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63
新发现5月前
白穴口村有口“斜井”,相传与刘秀有关,本视频将一探究竟! 那么白穴口的历史由来是什么呢? 从新河县城出发,沿着那条笔直的新冀公路,一路向东行进大约六里地的距离,你就会到达一个名叫白穴口村的地方。这个村庄的南边入口处,有一块石碑巍然矗立,石碑上刻着四个醒目的大字——“白穴口村”,这是由县政府设立的。石碑的背面则详细记载了这个村庄名字的由来。据传说,在村里的庙宇中,有一个香炉,而香炉的下方隐藏着一个神秘的穴眼。每当阴雨天气来临之前,这个穴眼就会神奇地喷发出白色的气雾,因此这个村庄便被命名为“白穴口”。如今,白穴口村已经是一个拥有329户家庭,共计1230人的小村庄,他们共同耕种着3821亩肥沃的土地。村中央的百年老柳树见证着白穴口村的历史变迁。 白穴口村东约一里处有口老井,据传,西汉末年王莽专权时,刘秀因威胁王莽政权而被追杀,四处逃亡。 传说刘秀逃亡时,因躲避追兵而口渴难耐,发现了一口井。由于没有工具,他情急之下将井搬起直接饮水。饮后,他称井水为“沙糖蜜水”。有趣的是,这口原本苦涩的井,因刘秀的皇封,竟变成了甜水井。 刘秀饮完水后留下话:“只许人吃你,不许你吃人!”从此,这口井只供饮用,未淹死过人。据村中长者说,有人曾掉入井中,不会游泳却未沉,像站在八仙桌上。村民挖井时发现大方砖,可能就是传说中的“八仙桌”。至于砖上是否有刘秀留下的字,是否还在井中,已无法确定。 刘秀刚喝完水,突然看到远处尘土飞扬,意识到王莽的追兵来了,急忙将井放回地面。由于慌张,井未放正,形成了斜井。尽管村民多次尝试修复,井第二天还是倾斜的,最终放弃修理。这口斜井,被称作“老井”,长期作为全村的水源,水质始终优良,从未干涸,即使距离较远,村民也愿意来此取水。 干旱时,周边村庄的村民会来我们村的老井取水,它不仅滋养了本村,也帮助了邻村。老人回忆,多个村庄的人曾来此挑水。端午节清晨,村民用老井新水泡柳树叶作眼药,曾帮助治愈眼疾。久旱时淘井,村民相信能带来雨水。老井底部据说通东海龙宫,淘井时村民目睹井底,印象很深。井口由三块大条石围成三角形,井壁用大青砖砌成,呈鸭蛋形,最特别的是井壁倾斜。 目前,被誉为“新河古八景”之一的这口老井依然存在,井口周围仅剩一圈枯草,诉说着这口历经近两千年风雨,以沙糖蜜水滋养白穴口世代村民的“老井”! #新河县 #新河县白穴口 #新河 #巨鹿 #南宫
00:00 / 03: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