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3
00:00 / 01: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376
00:00 / 09: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00:00 / 00: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两个不允许”:为农村宅基地划下不可逾越的“生命红线” 近日,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在“三农”政策通气会上重申“两个不允许”:不允许城镇居民到农村购买农房、宅基地,不允许退休干部到农村占地建房。这并非新政策的出台,而是对既有法律底线的再次高宣示。在城乡融合发展的浪潮中,这声“警钟”尤为必要——它划下的,不仅是政策红线,更是守护农民生存根基、维系乡村社会稳定的“生命红线”。 “两个不允许”的根基,在于农村宅基地的集体所有制这一不可动摇的制度基石。宅基地不是普通的商品,它是中国农村集体成员基于身份权而享有的、无偿取得的“安身立命之所”。它承载着农民“居者有其屋”的基本保障,是其最后的退路与尊严。一旦允许城镇居民、退休干部等非集体成员购买或占用,无异于将这一社会保障功能彻底商品化。当资本可以自由进入,农民的“家”便可能在“市场规律”下被置换、被剥夺。长此以往,农村将不再是农民的家园,而沦为城市精英的“度假别墅区”或“田园收藏品”,最终导致农民失地、乡村空心化、社会结构撕裂。 现实中,对这条红线的觊觎从未停止。部分富裕城镇居民怀揣“田园梦”,试图在风景秀丽的乡村购置农房,打造“第二居所”;个别退休干部利用影响力,或明或暗地在老家或风景地“圈地建房”。这些行为,看似是个人选择,实则危害深远。它推高了农村地价与生活成本,让本地年轻人返乡建房更加困难;它挤占了本应属于集体成员的资源,破坏了公平原则;更严重的是,它可能催生出围绕宅基地的“灰色交易”与权力寻租,侵蚀基层治理的根基。 此次重申“两个不允许”,正是对这些潜在风险的未雨绸缪。它向全社会传递一个清晰信号:农村的根,必须牢牢扎在农民自己手中。乡村振兴,核心是“人”的振兴,是让农民成为发展的主体与受益者,而非被城市资本“置换”的对象。允许资本下乡,但必须严守边界——资本可以投资农业产业、乡村旅游,但绝不应染指作为农民基本保障的宅基地。 “两个不允许”,是送给8亿农民的“定心丸”,也是为乡村振兴划定的“防火墙”。它守护的,不仅是几块宅基地,更是中国社会最底层的公平与稳定。唯有将“生命红线”刻在心里、落在实处,中国乡村的未来,才真正有根、有魂、有希望。#抖音热评
00:00 / 04: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0: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24
00:00 / 00: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00: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7
00:00 / 01: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