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15: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67
00:00 / 03: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墨墨11月前
魏世杰,1941年8月出生于山东即墨,是一位令人敬佩的人物. 1964年,魏世杰进入中国首个核武基地青海211厂,负责研制核武器的炸药部件,参加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及导弹核武器的研制工作。他先后担任核工业部研究所多个课题组组长、大组长、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等职,共主持了17项第一代、第二代核武器的科研项目,其科研成果多次获得国防科工委的奖励. 魏世杰退休后,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他的代表作品有《原子小演义》《飞行传奇》等10余本科普图书,以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方式向读者普及科学知识;还有三部长篇纪实小说《东方蘑菇云》《隐姓埋名的人》《禁地青春》,真实展现了中国核工业发展历程和科研人员的生活. 1996年退休后,魏世杰加入义务宣讲“两弹一星”精神与科学人生的行列,22年里义务为30万人做科普报告500余场,担任过青岛市科学技术协会讲师团成员等,积极传播科学知识和爱国精神. 魏世杰的家庭生活充满坎坷。他的儿子先天弱智,女儿、老伴先后患上精神分裂症,但他始终对亲人悉心照料,用坚强的意志和无私的爱撑起了整个家. 魏世杰曾获国防科委三等奖、中国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第五届山东科普奖、第五届山东省道德模范等荣誉,2021年荣获“典赞·2020科普中国”年度科研科普人物.
00:00 / 00: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53
00:00 / 03: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
87岁的魏世杰还在“负重前行”:他才是真正的光耀华夏   他是中国最让人心疼的老人——魏世杰。87岁,本该含饴弄孙、安享晚年,他却仍在为精神分裂的女儿和智力残障的儿子操劳一生。他没有怨天尤人,没有博取同情,只是默默扛起命运一次次的重击,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平凡人的伟大,他的前半生属于国家。   上世纪60年代,他响应号召,隐姓埋名奔赴青海戈壁,成为中国第一代核武器科研工作者。在风沙漫天的221基地,他和战友们用算盘打数据、用手写公式,在荒原上铸就了中国的“核盾牌”。整整26年,他把青春献给强国事业,却连家人都不知他在做什么。   可命运在他退休后露出残酷一面:女儿因遗传患上精神分裂,多次试图轻生;儿子天生智力障碍,生活无法自理;妻子因长期压抑最终病倒离世,一夜之间,这位为国奉献一生的老科学家,成了家中唯一的顶梁柱。但他没有倒下,白天照顾儿女饮食起居,夜里伏案写作,用稿费补贴家用,更用文字唤醒那段尘封的峥嵘岁月,他写下《禁地青春》《东方蘑菇云》,把千万无名英雄的故事讲给世界听。   有人问他:“您觉得苦吗?”他笑着说:“比起牺牲在戈壁的战友,我能活着回来,已经是幸运。”他是真正的“光耀华夏”,不是因为他拿过多少奖,而是因为他在国家需要时挺身而出,在家庭破碎时从未退缩。他的一生,是两场长征:一场在荒漠,为国铸剑;一场在人间,为爱坚守,如今87岁的他,仍住在老屋,守着两个孩子。   他说:“只要我还能动,就不能让他们受苦。”这世上从不缺少光芒,但像魏世杰这样,在沉默中发光的人,才是照亮民族脊梁的真正之光。致敬魏世杰,致敬这位把忠诚献给祖国、把余生留给亲情的中国父亲。他或许从未站上领奖台,但他就是我们心中永不熄灭的灯。#原创视频 #宣传正能量 #人物 #魏世杰 #纪录片
00:00 / 02: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0
00:00 / 03: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070
00:00 / 01: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