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4: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
【旅途19·沪杭行·西湖漫步(上)(2019.07.20)】 西湖,又名钱塘湖,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龙井路1号,杭州市区西部,汇水面积为21.22平方千米,湖面面积为6.38平方千米,为江南三大名湖之一。 西湖南、西、北三面环山,东邻城区,南部和钱塘江隔山相邻。湖中白堤、苏堤、杨公堤、赵公堤将湖面分割成若干水面,湖中有三岛。西湖群山以西湖为中心,由近及远可分为四个层次,海拔高度从50至400米依次抬升,形成“重重叠叠山”的地貌景观。西湖流域内年径流量为1400万立方米,蓄水量近1400万立方米。西湖是一座设备齐全、管理完善的灌溉济运水库,通过河渠和闸门,为杭州市区及周边农田提供了充足的水源。西湖还可以协助调节钱塘江的水位,防止城市内涝。 杭州西湖在历史是一座设备齐全、管理完善的灌溉济运水库,其灌溉效益的发挥和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有着密切关系。五代和北宋,对西湖进行了多次整治,其中以苏轼主持的治理最为著名。元代以后,多次进行修治,其中以明代杨孟瑛主持的一次成效最为显著。 西湖有100多处公园景点,包括三秋桂子、六桥烟柳、九里云松、十里荷花景观、有“西湖十景”“新西湖十景”“三评西湖十景”之说,有60多处国家、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20多座博物馆。 西湖自古以来便流传着《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苏小小》等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 西湖有白居易、杨万里、欧阳修、苏轼、厉声教、辛弃疾、林逋、柳永等诗人留下的诗词。#西湖 #风景如画的地方 #快乐旅行
00:00 / 08: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4: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2
00:00 / 03: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527
(7月27日拍摄)济南大明湖,好美,还记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吗 大明湖风景区位于中国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心偏东北处,旧城区北部,是济南三大名胜之一,被誉为泉城明珠与中国第一泉水湖。 大明湖曾有多个名称,因湖内多生荷莲,曾名“莲子湖”;隋唐时,又名“历水陂”;宋初,久雨成灾,湖弥漫无际,曾称“四望湖”,又因地处府署以西,称西湖。 南宋端平二年(1235 年),诗人元好问在《济南行记》中,因该湖汇集趵突泉、天镜泉、东、西密脂泉之水,加之湖底更多涌泉,水明如镜,将这片水域正式命名为“大明湖”。 由济南众多泉水,如珍珠泉、濯缨泉等汇流而成。 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干燥寒冷,夏季湿润多雨。 湖面46公顷(690亩),公园面积86公顷(1290亩),湖面约占百分之五十三,平均水深2米左右,最深处约4米。1955年被建成公园,2007年进行扩建后,公园面积约1.03平方千米,湖面约占55%。 湖中约有26000平方米荷池,两岸环绕800余株垂柳。 北魏时期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水经注·济水注》中便有记载:“泺水北流为大明湖,西即大明寺,寺东、北两面则湖。”不过文中所指大明湖位置在今五龙潭一带,而现今大明湖一带水域则名“历水陂”。 六朝时因湖内多生莲荷,曾名“莲子湖”;隋唐时又名“历水陂”;宋代时又有“西湖”之称。宋时曾巩曾有诗道:“问吾何处避炎蒸,十顷西湖照眼明。”可知当时大明湖已是消暑游憩之地。 北宋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曾巩任齐州(即今济南)知州时,为防御水患,修建了北水门,引湖水入小清河,使得湖水经年水位恒定,并在沿湖修建亭、台、堤、桥,使之渐成游览景观。 金代诗人元好问在《济南行记》中,始称这片水域为“大明湖”,后至金代起,大明湖专指城内湖区。 明代重修城墙,大明湖遂初成今日形貌。 清代经过历代清淤整治,植荷栽柳,至清代已形成“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秀丽景色。
00:00 / 03: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00:00 / 02: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65
00:00 / 02: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