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金镯子 #金店 #赔偿 这两天成都那只金手镯,把不少人都看怕了:逛个商场,给娃试个镯子,结果闹到报警、掏钱修,还可能上升到打官司,谁遇上谁糟心。 事情经过其实不复杂。 赵女士带一岁多的宝宝逛街,路过中国黄金,看上一只一万四左右的金手镯。店员从柜台里拿出来递给她,她嘴里说着要给宝宝试一下,就隔着衣袖往孩子手上一套,又取下来,还回去准备走。时间很短,也没多折腾。谁知道店员一看,说手镯变形了,要收维修费。开始提了个不低的价,后来民警来了,调解之后定了 150 元,顾客出 100,店员贴 50。 本来当场谈到这一步,算是有个结果了。可事后赵女士录了个视频,把自己的遭遇发上网,说自己就是“试了一下被要维修费”。门店看到后不干了,出来回应说,是家长强行掰开手镯才导致变形,视频内容和事实不符,已经影响到店里的名声,要走法律程序维权。一个不肯删视频,说自己句句属实;一个觉得被冤枉,喊着要告。原本一单糟糕的购物体验,一下子变成了谁都在议论的社会新闻。 很多人心里其实都有同一个问号:试戴的时候东西坏了,该不该赔?遇到这种情况,是消费者占了理,还是商家说得对? 换个角度想:别人家的东西在你手上坏掉,完全不用负责,这个道理很难说得过去。可首饰又不是摆在家里供着的,拿出来给人戴、给人看,本来就是做买卖的一环。如果东西很脆弱,很容易变形,店里一句提醒都没有,更没有说“我帮你戴”,出了事全推给顾客,同样让人心里不舒服。 法律怎么处理这种事?大体讲的是谁有过错,谁就要负责相应的那一份。金镯是别人的财产,变形确实是损失。如果顾客在那儿掰呀捏呀,自己也知道金子软,还用力去掰,那确实属于不小心甚至大意,责任自然会落在消费者这边。但也有不少案件里,法官会看得更细:金镯是不是空心的、是不是特别软、是不是正常试戴动作就容易变形,店员有没有在递给顾客之前说明情况,有没有主动帮忙操作。
00:00 / 06: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0
00:00 / 07: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
00:00 / 02: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9
00:00 / 01: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