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79
00:00 / 01: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第006期: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他出生于河南巩县,祖籍湖北襄阳。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影响深远,被后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主要经历 1.早年游历:杜甫青年时期曾漫游吴越、齐赵等地,与李白相识并结下深厚友谊。 2.仕途坎坷:杜甫曾多次参加科举不第,后通过献赋得官,安史之乱期间颠沛流离,曾任左拾遗等职,但因直言进谏被贬。 3.晚年漂泊:晚年携家流寓西南,客居成都,建草堂暂住。后出川漂泊,最终病逝于湘江舟中。 文学成就 1. 现实主义风格:杜甫的诗深刻反映社会动荡和人民苦难,如“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2. 律诗巅峰:他的律诗技艺精湛,尤其七律成就极高,如《登高》被赞为“古今七律第一”。 3. 沉郁顿挫:其诗风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情感深沉,如《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著名诗句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 ·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 历史影响 杜甫的诗歌兼具艺术性与思想性,对后世文人如韩愈、白居易、苏轼等影响深远。南宋后他被尊为“诗圣”,作品被广泛传颂和研究,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若您对杜甫的某一方面(如具体诗作、生平细节等)感兴趣,我可以进一步展开说明!#历史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古装 #意想不到的结局
00:00 / 01: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1: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2: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动丽%1001周前
#上热门🔥🔥🔥 杜甫(唐),(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常被称为“老杜”,又与李白合称“李杜”“大李杜”。杜甫自幼好学,知识渊博,颇有政治抱负。唐玄宗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后寓居长安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贫困,逐渐对当时的社会状况有较深的认识。后靠献赋才得以“待制集贤院”,先拒任河西尉,不久被改授为右卫率府兵曹(一作胄曹)参军。安史之乱爆发、长安失陷后,他曾被困城中半年,后逃至凤翔,被唐肃宗拜为左拾遗,世称“杜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又被外放为华州司功参军,从此离开朝廷。上元元年(760)春,杜甫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筑茅屋而居,即为著名的成都杜甫草堂。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被表授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年携家出蜀,于大历五年(770年)冬在辗转途中逝世,享年五十九岁。杜甫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继承和发展《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优良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被后人公认为诗歌史上的“集大成者”;他的人格也被认为是中华民族文人品格的楷模。自晚唐两宋后,杜甫逐渐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世尊称他为“诗圣”,称其诗为“诗史”。其传世作品大多集于《杜工部集》。#音乐老师 #童声 #诗词 #少年
00:00 / 01: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8
00:00 / 00: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