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汝绪5月前
输血知识2 朋友们,输血是临床上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流程那是相当的严格,不能出一丝差错,那么具体的流程都有哪些呢?首先来看一下,输血前地准备工作。 1.临床评估与适应证确认 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如严重贫血、大出血、手术需求等)判断是否需要输血,并确定输血类型(全血、红细胞、血小板、血浆等)。例如:急性失血超过总血容量 20% 时,可能需要输注红细胞或全血;血小板计数极低且伴有出血倾向时,需输注血小板。 2.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 血型检测:通过实验室检测确定患者的 ABO 血型和 Rh 血型(如 RhD 阳性 / 阴性)。ABO 血型系统:根据红细胞表面抗原(A、B)分为 A、B、AB、O 型,血清中含对应抗体(如 A 型血含抗 B 抗体)。交叉配血试验:将患者血清与供血者红细胞、患者红细胞与供血者血清分别混合,观察是否发生凝集反应,确保血型相容,避免溶血反应。 3.知情同意与文书签署 医生向患者或家属详细说明输血的目的、风险(如感染、过敏、溶血等)及替代方案,签署《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你可能认为这一步骤可有可无,那就大错误特错了,因为知情同意权是患者的基本权力,用神圣不可侵犯来形容也不为过,同时这也是对医护人员的保护。 4.血液制品的领取与核对 护士凭取血单到血库领取血液,严格核对:患者信息:姓名、床号、住院号、血型等;血液信息:血袋号、血型、种类、剂量、有效期、外观(有无溶血、浑浊、凝块等)。拿血的工具箱是恒温的,保证血液运输过程中的安全。还有血小板的运输过程中都得不停地晃动,要么机器晃动,要么人工晃动,防止凝固。记得有一次,为了抢救一个血小板只有几千地患者,我征得医院血库、扬州血站同意并备案,大老远地从扬州血站拿血至高邮,一个小时地车程就不停地晃动血液,人会很累,印象特别深刻。 #医学科普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输血知识 #成分输血 #无偿献血爱心传递 #抖出健康知识宝藏
00:00 / 03: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2
秦汝绪4月前
输血知识4——输血后处理 朋友们,输血结束后都有哪些流程要走呢? 1.输血结束与血袋处理 输血完毕后,用生理盐水冲管,确保血液完全输入,关闭输血器。血袋需保存 24 小时,以便出现不良反应时进行溯源检测。举个例子吧,发生过这么个刑事案件,一患者输血后数小时突然死亡了,也基本排除了输血反应,后来在留存的血袋里检测出了毒药成分,考虑是输注前或输注的过程中被外人动了手脚,后来找到了凶手。如果没有血袋留存24小时的制度,就会极大地增加了破案的难度。这同样也是为什么一旦血制品离开血库就不允许退回的原因,会有安全隐患。这与烟酒售出一概不退的道理差不多,因为一旦烟酒被售出并离开卖方的控制范围,其质量和状态就可能发生变化。 2.输血反应的应急处理 常见不良反应 发热反应:最常见,输血后 1-2 小时内出现畏寒、发热,可能与致热原或免疫反应有关。 过敏反应:皮肤瘙痒、荨麻疹,严重者可出现喉头水肿、过敏性休克,与血浆蛋白过敏相关。预防措施输血前询问过敏史,必要时预防性使用抗过敏药物。 溶血反应:最严重,输入血型不合血液后,红细胞破坏释放血红蛋白,可致腰痛、血红蛋白尿、肾功能衰竭,需立即停止输血并抢救。常见原因是血型不合、血液保存不当,预防措施是严格交叉配血,规范保存运输血液。 细菌污染反应:输入被细菌污染的血液,可致高热、休克,需抗生素治疗。 输血相关循环超负荷:短时间输入过多血液,导致急性心衰、肺水肿,多见于老年人或心功能不全者。预防措施是控制输注速度,对心功能不全者少量多次输血。 感染(如 HIV、乙肝),常见原因是血液筛查疏漏,预防措施是采用核酸检测技术,严格筛查献血者血液。 综合处理措施 立即停止输血,保留血袋及输血器送检。 监测生命体征,维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氧。 根据反应类型对症治疗:发热用退热剂,过敏用抗组胺药及抗过敏药,溶血需碱化尿液、保护肾功能,休克时抗休克治疗。 3.记录与随访 医护人员在病历中详细记录输血时间、种类、剂量、过程及患者反应。输血后 24-48 小时复查血常规、凝血功能等,评估输血效果(如血红蛋白是否回升、出血是否改善),疗效不好,可能需要再次输血。#医学科普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输血知识 #无偿献血 #输血反应 #抖出健康知识宝藏
00:00 / 03: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7
00:00 / 01: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7
00:00 / 01: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1
00:00 / 01: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