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50
陕西关中是西戎发源地和胡人大本营。 从历史来看,鲜卑、匈奴、羯、羌、氐这些古代被称为“胡人”的族群,老家(发源地)并不在陕西。 简单说:匈奴的老家在蒙古高原(现在的蒙古国和我国内蒙古一带);鲜卑最初生活在东北的大兴安岭附近;羯族源自西域(大概现在的新疆及中亚周边);羌族老家在青海的河湟地区;氐族主要在甘肃南部和陕西南部的山区。这些族群后来慢慢迁到陕西,但陕西并不是他们起源的地方。 而“西戎”不一样,古代说的西戎,主要就是指最早在陕西及周边生活的一些族群。比如西周时,关中(陕西中部)就有不少西戎部落,周人、秦人早期在陕西立足时,常和西戎打交道,甚至通婚、打仗,所以说陕西是西戎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是没问题的。 至于“胡人大本营”,是因为陕西的地理位置特殊(关中平原四通八达,又是很多王朝建都的地方),从汉朝开始,匈奴、鲜卑、羌、氐等胡人陆续迁到这里,尤其是东汉到魏晋时期,迁来的胡人越来越多,西晋时关中的胡人数量甚至超过了当地人。后来这些胡人在关中建立了前秦、后秦等政权,所以陕西成了胡人聚集、活动的重要中心,也就被看作“胡人大本营”了。 总的来说,陕西不是那些胡人的老家,但确实是西戎的主要发源地,后来又成了胡人聚集活动的重要地方,各民族在这里来来往往、相互影响,慢慢融合成了中华文明的一部分。
00:00 / 02: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89
00:00 / 00: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16
00:00 / 10: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7
00:00 / 01: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1
00:00 / 01: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5: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1: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3: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4
百里奚的生平事迹 1. 早年经历与流落各国 - 出身贫寒:约公元前725年生于虞国(今山西平陆北),早年以种田、养牛为生,30多岁才娶妻杜氏。 - 周游求仕:在妻子鼓励下外出游学,历经宋、齐、周等国,一度乞讨为生,后遇隐士蹇叔结为知己,得其资助。 - 短暂仕途:经蹇叔推荐任虞国大夫,但因虞君昏庸,未采纳其“唇亡齿寒”谏言,导致虞国被晋国所灭,百里奚沦为晋国俘虏。 2. 沦为奴隶与入秦为相 - 陪嫁逃亡:作为晋国公主陪嫁奴隶至秦国,途中逃至楚国,以牧牛为生。秦穆公闻其才,以五张黑羊皮赎回,史称“五羖大夫”。 - 拜相治国:时年70岁,与秦穆公三日长谈后受重用,任左丞相(一说上大夫),主持秦国改革,推行仁政。 3. 辅佐秦穆公称霸 - 内政改革:轻徭薄赋、施恩于民,提倡教化,生活简朴,不乘车马、不设仪仗,以身垂范。 - 外交策略:施德诸侯,化解晋国饥荒危机(“泛舟之役”),树立秦国威信;联合西戎,开疆千里。 - 军事成就:虽曾劝阻秦穆公伐郑未果(导致崤之战失败),但其政策奠定秦国崛起基础,助秦成春秋五霸之一。 --- 百里奚的核心思想 1. 民本思想 - 主张“施德于民”,认为国家强盛需以民生为本,提出“民为贵”的治理理念,反对苛政。 2. 仁政与德治 - 提倡轻赋税、重教化,注重社会公平。例如,晋国饥荒时力主援助,强调“百姓无罪”,反对乘人之危。 3. 务实外交 - 推行“外联诸侯,内安百姓”策略,既通过德政收服邻国人心,又联合西戎扩展疆域,平衡军事与外交手段。 4. 用人智慧 - 重视贤才,举荐蹇叔共治秦国,主张不拘出身选拔人才,提出“谋无不当,举必有功”的用人之道。 --- 历史评价与影响 - 孔子赞其“法无私而令不愉”,司马迁称其政策“秦以遂霸”。 - 后世视其为“大器晚成”典范,其执政理念为秦国统一奠定基础,亦成为儒家“仁政”思想的早期实践者。
00:00 / 05: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16: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2